若将当年瑞银集团以QFII身份在A股买入首单的时刻作为坐标原点,时至今日,QFII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已经迈过十周年。
所谓QFII,即“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的简称。该制度是中国于2003年推出的,是境外投资者参与内地资本市场的唯一官方渠道。在官方支持、引导下,QFII的规模近年来逐渐扩大。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02年试点推出初期,QFII总额度为100亿美元。截至今年6月26日,QFII投资总额度的上限达到800亿美元,实际批复QFII投资额度达434.63亿美元。
资本总是逐利的。根据外汇管理局的数据,2003年以来,QFII净汇入资金1213亿元人民币(下同),截至今年3月份,QFII账户总资产规模达到2656亿元,累计盈利1443亿元,整体回报率超过100%,明显好于同期上证综指。
“QFII的业绩主要是得益于过去十年,QFII在重仓策略方面紧贴中国经济的发展路径,助其收获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分析师曾令华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
曾令华进一步指出,上述配置策略受QFII低换手率和基本面分析的操作风格影响,有时显得较保守,实则更安全、科学,对于国内靠“暗箱操作”出身的公募基金、特别是养老基金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对此,国都证券策略分析师肖世俊亦持相同意见。肖世俊表示,随着2003年QFII入市,国际上先进的投资理念开始影响国内投资者的投资策略,价值投资理念逐渐被投资者接受;有时QFII的进场甚至能起到增强市场信心的作用。
中国登记结算公司9日发布的统计月报显示,6月份QFII新开A股账户29个,创下了QFII单月新开账户新高。此外,6月份持仓A股账户数量亦有所增加。
肖世俊表示,对于分析师而言,QFII的姿态已构成观察市场的重要依据之一。QFII在此时入场,说明其对A股投资价值的认可,这亦对近两日A股的走强构成一定支撑。
而在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看来,QFII的意义并不止于此。郭田勇对中新社记者指出,过去十年,QFII作为在人民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地引进外资、开放资本市场的一项制度安排,对推动中国资本市场向更开放、更健康的方向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改善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提高市场效率、减少市场波动、提高A股的国际化程度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或许是看重上述积极作用,中国证监会对QFII一直“青眼有加”。最近一次的政策支持中,证监会发布《关于实施〈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规定》,降低了QFII资格要求,简化审批程序,放宽QFII开立证券账户、投资范围(包括银行间市场债券、股指期货)和持股比例限制。
但也有分析人士指出,要充分发挥QFII的作用,还需要健全QFII的信息披露制度。财达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剑锋表示,当前QFII的信息披露时间长,而且信息少,市场难做出准确评价,也很难体现QFII的价值投资引导作用。
针对未来QFII的发展趋势,郭田勇认为,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程度的提高,QFII的规模将会进一步扩大,直至最后资本账户完全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