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板日前再传扩容的消息,只是屡传扩容的新三板如今被指仍然是“地方化”发展,全国化步伐太慢。
最新消息显示,8家公司日前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简称NEEQ,即新三板)挂牌。公开披露信息显示,紧随其后的三天内还将分别有4家、5家和7家公司挂牌,加上1日挂牌的1家公司,本周共25家公司集中于新三板亮相。据了解,本批25家挂牌企业中,北京占10家、武汉6家、上海5家、天津4家,这也是全国股份转让系统业务规则公布实施后在新制度框架内第二批被审核通过的挂牌企业,到本周末新三板挂牌企业共达244家。
有分析人士指出,新三板近期屡屡提出提速扩容,但实际上现在看来北交所的成立更像是个噱头,新三板的发展仍然没有实质上的全国化。
早在去年7月,新三板便传出扩大试点方案的消息,在扩大试点消息传出之前,市场预期的新三板将采用北交所方案,在北京建立全国统一的新三板挂牌公司场内交易场所。不过,分析指出,如果扩大试点,那很可能就意味着在北交所之外还会有多个新三板试点交易场所出现,如此一来,北交所在新三板市场的惟一性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挑战。然而时隔一年,如今的新三板在全国化的道路上仍然停留在区域性的发展状况。
对于上述情况,有业内人士分析,新三板扩容步伐缓慢不仅因为开办之初园区企业和投资者对新三板关注度和认同度较低,更是由于制度性因素存在诸多缺漏。2009年,新三板进行开办以来的第一次改革,建立了投资者适当性制度,调整挂牌条件,优化交易制度,但制度陈旧且不完善。
另一方面,新三板挂牌企业存在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象。最主要原因在于新三板推出之时仅是为中关村科技园区未上市高新技术企业进入证券公司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进行股份转让试点,因此仅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内企业可寻求挂牌交易,而全国其他高新园区内企业则被排除在外。相比美国OTCBB市场、中国台湾兴柜市场等涵盖全国或全地区企业的场外市场,本应作为全国性市场的新三板区域发展极不平衡的现象并不合理。
早前,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贺强曾指出,导致新三板发展缓慢的原因,问题出在相关利益分配上,这个利益本质上是一个监管权的问题。中关村系统是受证监会监管的,而当下要扩容进来的许多地方高新园区是受地方政府管理的。上述分析人士认为,利益分配的问题很可能是目前导致新三板全国化发展仍然缓慢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