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金融证券

新试点办法出台在即 消费金融公司期盼跨区经营

2013-07-03 09:15:17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目前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运行良好,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63亿元,放出贷款规模为88亿元、39万余笔 李建华在论坛上透露,目前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运行良好,四家公司资产规模已经达到63亿元,放出贷款规模为88亿元、39万余笔。
 

  88亿元

  目前4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运行良好,总资产规模已经达到63亿元,放出贷款规模为88亿元、39万余笔

  ⊙记者 颜剑

  随着高层拟扩大消费金融试点的决策出台,消费金融公司欲在跨区经营上有所斩获,以迅速扩大业务规模。

  中国银监会非银行金融机构监管部主任李建华6月29日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银监会正在修订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办法,将会尽快公布相关内容,新办法推出之后,将会扩大消费金融范围,增加消费金融公司主体。在上月中旬,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扩大消费金融试点工作。

  李建华在论坛上透露,目前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运行良好,四家公司资产规模已经达到63亿元,放出贷款规模为88亿元、39万余笔。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始于2010年。为加大金融对扩内需、促消费的支持力度,2009年7月银监会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同时选择北京、上海、成都、天津四地,启动消费金融公司试点审批工作。

  作为四家试点公司之一的捷信消费金融公司中国区总裁,迈克尔·史国奇在接受上证报记者采访时认为,消费金融行业要有成功的发展,首先要达到一定规模。他表示,当前市场竞争仍然非常有限。市场竞争会让客户受到来自不同公司所带来的金融知识普及,从而让他们更了解这个行业。

  他称:“如果捷信要是能获得跨区经营的批准,有信心在未来几年内业务都实现每年翻番的增长。”他透露,一旦获得跨区经营许可,捷信中国拟在一到两年内将业务扩张到120个左右的城市。“不仅仅是一线城市,还有农村。”

  他表示,已就跨区经营等方面的问题向监管层进行沟通。而李建华在当日的论坛上表示,消费金融公司的跨区经营不等于设立非常多的分支机构,而其更多的是营销商网络的概念,这就类似于汽车金融公司的跨区经营方式。不过,李建华并未进一步透露跨区经营的具体方式。

  为了筹谋更大的业务布局,迈克尔透露,捷信集团的股东在中国市场已经投入了25亿元人民币,也愿意在未来再增加5亿美元的投资。“我们资金其实是已经准备好了,我们的股东也向中国监管机构表达了他们的决心。注资时间取决于业务发展需求,如果有机会实现全国跨区经营布点,那么注资速度肯定快。”他表示,按照现有的计划,捷信中国在短期之内不会吸引新的中资股东入股。

  融资渠道其实也是当前困扰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一个问题。目前几家中资消费金融公司主要资金来源为银行贷款,贷款成本基本在6%左右,远高于银行间市场筹资成本。

  迈克尔表示,就捷信而言,一方面在国内的融资成本比较高,而要想实现在境外融资的流程也非常复杂。他说:目前该公司主要还是靠自有资金,“我们消费金融公司注册资金是3亿,但现在整个贷款金额还只有2.4亿左右。今天不是缺钱去放贷款,但是我们为什么和银行、信托公司在谈,这是为了能够保障将来业务能够持续扩大规模。”

  在资产质量问题上,迈克尔透露,捷信中国的销售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就此,他认为,消费金融产品不宜和传统的普通银行金融产品作直接的比较,“这就相当于不能把房贷风险与信用卡风险做直接对比一般。”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