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参考报报道,2013年刚刚过半,一些重点城市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已经显示出爆发式增长态势。北京上半年土地出让金同比大增390%,上海同比增长277%,杭州更是同比增长504%。
专家分析,在财政收入增幅下降、地方债务还债高峰来临和“”背景下,卖地收入成为各地政府的最现实和快捷的“财源”。
伟业我爱我家市场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1至6月份全国306个城市共交易土地15493宗,土地出让金高达1130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0%。其中北上广三地上半年经营性土地出让金已超1739亿,接近2012年全年1934.92亿元。
土地出让金爆发式增长,一方面是源于房地产业的回暖,另一方面则是大幅提高的土地起拍价。日前,上海最热门的青浦地块成功拍出,但其起拍价从终止出让前的13.68亿元,飙升至4个月后的44.23亿元,上涨31亿元。南京也同期拍出8个月前终止交易地块,与上海类似的是,其两宗地块起拍总价也提升了8.1亿元。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综合研究处处长赵路兴表示,现阶段流动性紧张,地方负债又高达临界点,宏观经济压力不断加大,因此,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选择可以补充财政资金的房地产市场,而土地却又是其拥有的最大可利用资源。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认为,虽然地方债水平仍处于可控区间,但是地方政府依靠卖地还债并不是可持续的。他指出,我国已经存在的隐性负债,不断产生借新还旧问题,因此,监管部门应及时掌握信息,有针对性地控制风险。例如对负债较高地区的风险度较高项目做好全程绩效评估与资金测算,使举债取得的资金尽可能用得合理,得到应有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