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中国日报

构建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

2012-09-06 14:50:03 来源:检察日报
打印文章   发送给我好友
免费订阅30天China Daily双语新闻手机报:移动用户编辑短信CD至106580009009

风险发生概率计分表(图一)

涉案风险因子    引发风险的概率    分值

职务级别      低(乡科级)     1分

涉案人数      中(8人 )      2分

职  业      中(法官)      2分

风险影响程度计分表(图二)

涉案风险因子    影响程度        分值

媒体关注     中(省级媒体报道)    2分

第三方介入    低(律师介入)      1分

上访可能性    低(预计亲属上访)    1分

贪污贿赂犯罪案件的涉案人员一般为国家工作人员,多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复杂的社会关系。涉案因素的复杂性导致此类案件的查办过程存在着特殊的风险。因此,构建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对反贪办案过程中潜在的风险予以及时评估、及时预警以及有效应对极为必要。可以说,构建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检察机关积极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举措,是检察机关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确保反贪办案取得良好综合效果的有益探索,更体现了检察机关自我完善的努力。

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是指检察机关在查办贪污贿赂犯罪案件过程中对涉案因素进行全盘性的考量、分析,研判出在立案、侦查取证、采取人身或财产强制措施等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从而及时作出预警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应对的一种工作机制。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具有以下特性:第一,检察业务专属性。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只能由检察机关的反贪部门做出。对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涉案风险进行的评估是专属于检察机关反贪部门侦查人员的检察业务活动。第二,程序启动阶段性。反贪案件属于检察机关自侦案件,侦查人员会经历完整的初查、立案、侦查等过程。其中,反贪案件的立案是涉案人员的违法行为可能受到刑事追究的关键程序,具有法定的标准和严格的审查过程。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的启动通常是在立案阶段。第三,评估因素多样性。反贪办案风险评估应当考察综合性因素。例如涉案人数、涉案人员的健康状况、涉案人员的职务级别、涉嫌犯罪数额、涉案款物的流向、涉案人员的社会关系、涉案人员的家庭情况,等等。第四,目的指向的明确性。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的目的是为了及时研判并有效应对办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确定风险,确保取得好的办案效果。

笔者认为,反贪办案风险评估机制的构建应该涵盖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风险评估对象

所谓风险评估对象,就是指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案件。笔者认为,存在以下情形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应当进行风险评估:一是涉嫌犯罪金额不大的要案;二是涉嫌犯罪金额较小、情节轻微、深入扩大侦查前景不明朗、把握不大的;三是犯罪嫌疑人违反法律规定且涉嫌犯罪,但存在特殊情况,没有中饱私囊行为的;四是单位涉嫌受贿犯罪,但涉案金额大多用于公共活动没有中饱私囊的;五是五人以上涉嫌共同犯罪,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数较多的;六是涉嫌犯罪行为在法律、政策上存在争议的;七是立即立案侦查可能会影响当前大局的;八是初查工作已经穷尽,但对是否立案侦查把握不准的;九是其他可能妨碍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有机统一,充分体现的。

对于上述类别的贪污贿赂犯罪案件,检察机关反贪部门应高度警觉,及时启动风险评估预警机制,及时研判风险,有效应对风险,尤其是对这些类型的案件拟作出不立案或者撤销案件、拟采取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或者拟作出扣押、冻结财产决定时,更要强化风险评估预警工作。

二、风险评估步骤

1.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风险评估程序中的首要步骤。依据风险=概率x影响的公式,笔者认为:判断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与风险因子造成的影响程度就是风险识别的主要任务。亦即,风险识别的对象是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和影响程度。风险因子也称为风险因素,是指引起风险或增加风险损失的涉案因素。承办人在侦查阶段应当及时、全面地收集风险评估信息,识别风险因子。风险因子包括涉案人数、涉案人员的身体健康状况、涉案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涉案人员的职务级别、涉嫌犯罪数额、涉案款物的流向、涉案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涉案人员的社会关系背景、涉案人员的家庭情况、同类案件的社会影响力(新闻媒体关注度、网络舆情)、第三方(律师、记者、民间团体等)介入情况、引发涉检上访或者群体性事件的可能性;等等。

风险因子发生的概率和风险影响程度按级别均设立高(3分)、中(2分)、低(1分)三等分值。例如,犯罪嫌疑人职务级别这一风险因子可分三级:乡科级计1分,县处级计2分,厅局级以上计3分;对于风险影响程度来说,已有媒体报道计1分,多家媒体连续报道计2分,中央以及国家重点媒体报道计3分。

以某检察机关查办的某受贿案被撤回起诉引发的国家赔偿案件为例:本案涉案风险因子发生概率的评估分值为5分(见图一);涉案风险因子已经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分值为4分(见图二)。依据风险管理理论的“风险=概率x影响”公式,在本案中,风险评估总分为20分。可见,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的程度是可以估量计算的。即风险值越大,表明全案风险级别越高。该案在审查起诉阶段因犯罪嫌疑人涉嫌受贿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由公诉部门作出不起诉决定,致使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对其决定逮捕属于错捕。涉案国家工作人员以其遭受了严重的名誉损害为由申请检察院赔偿其精神损失二十万元。该案是国家赔偿法实施后较为典型的公职人员申请精神赔偿案件。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被告人是针对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强制措施的错误决定申请国家赔偿,但是案件办理过程中,由于该案涉案风险因子的特殊性,导致案件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下,面对外围证据不足的现实,侦查部门依然以当事人口供为唯一突破口。结案时,侦查人员依然未取得犯罪嫌疑人认罪的证词,引发上述公职人员诉请人民检察院赔偿人身自由赔偿金、以书面形式向当事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以及巨额精神损失的负面后果。

2.风险评级

笔者认为,经风险识别程序后,可以根据风险因子的发生概率以及负面影响程度相乘而得的相应分值,将案件的风险评定分为三级:重大风险(30-40分)、较大风险(20-30分)、一般风险(20分以下),并根据风险等级按照不同的程序制定相应的防范、控制和化解措施,确保每个案件都有相应的风险等级予以对应。

(1)重大风险案件:可能引发重大社会、政治影响的案件;综合涉案因素分析,可能发生涉案当事人及其近亲属自杀、自残等极端行为的案件;社会舆论高度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案件;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案件;立即立案侦查可能影响当前大局的案件;等等。

(2)较大风险案件:涉案人数众多的案件;对涉案人员是否构成犯罪存在法律与政策争议的案件;极有可能引发涉检上访的案件;当事人扬言要对检察机关或办案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案件;等等。

(3)一般风险案件:犯罪嫌疑人身体、心理健康状况欠佳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家庭存在特殊情况的案件;涉案金额超过立案标准不多的案件;初查工作已经穷尽,但对是否立案侦查尚有疑虑的案件;等等。

综上,风险评估的核心就是识别风险因子并对风险评级进行研判的一系列过程。笔者认为,检察机关业务部门执法办案风险评估工作应当遵循“谁承办、谁评估”的原则,由案件承办人具体负责实施风险评估工作。风险评估结果就是案件承办人对案件的风险评估意见。案件承办人形成风险评估意见后,应及时撰写《反贪办案风险评估报告》,具体包括:案件基本情况、风险因子、拟定的风险等级等内容。

三、风险预警和风险应对

案件承办人在对所有涉案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后,应根据《反贪办案风险评估报告》制订《反贪办案风险预警与应对方案》,内容包括:案件基本情况、风险因子、拟定的风险等级、拟定的预警级别、拟采取的风险应对措施、是否存在需要与有关部门进行协调的问题,等等。笔者认为:检察机关应当成立由分管副检察长、反贪局局领导和1至2名侦查骨干组成的反贪办案风险评估预警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在检察长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主要负责对案件承办人提交的《反贪办案风险评估报告》与《反贪办案风险预警与应对方案》进行讨论、研究,并作出相应决定。

领导小组对《反贪办案风险评估报告》与《反贪办案风险预警与应对方案》予以审核后,应根据所确定的风险级别,作出相应等级的风险预警及启动相应等级的风险应对机制。具体而言,确定为重大风险案件的,应作出反贪办案风险红色预警,并启动反贪办案风险一级应对机制;确定为较大风险案件的,应作出反贪办案风险橙色预警,并启动反贪办案风险二级应对机制;确定为一般风险案件的,应作出反贪办案风险黄色预警,并启动反贪办案风险三级应对机制。

启动反贪办案风险一级应对机制的,由检察长审核决定具体风险应对措施;启动反贪办案风险二级应对机制的,由分管副检察长审核决定具体风险应对措施;启动反贪办案风险三级应对机制的,由反贪局长审核决定具体风险应对措施。案件承办人具体负责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是风险应对的直接责任人,反贪局主要负责人是风险应对的第一责任人。领导小组应当随时对风险应对措施的落实提出指导意见,及时研究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对落实风险应对措施不力的案件承办人,要依照相关规定追究责任。(刘继胜 作者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编辑: 宁波 标签:
 
 
 

焦点图片

美夫妇仿《绝命毒师》拍个性婚照

美男同性恋摄影师自拍妖娆女妆照受热捧

安徽滁州一千余平米仓库突发火灾 火势猛烈浓烟冲天

寒潮来袭多地气温创今冬新低

精彩热图

 
 

精彩热图

复旦校园投毒案今日开审 被告被控投毒故意杀人

23位南非“高富帅” 昨日长水机场落地

“玉兔”号月球车登月示意图:“嫦娥”怀抱中飞天落月

入冬以来首场降雪 让大连进入“步行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