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的CPI红线
11月CPI轻松跃升5.1%,创28个月新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1月CPI上涨的主要推手仍是食品价格,其贡献率达74%。
数据发布前的12月10日晚,央行宣布,自12月20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央行年内第六次、最近30天内第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显示出高层对明年通胀形势严峻的判断。
此前,国务院还于11月下旬出台全面稳价的“国16条”,并组成国务院督查组赴地方开展督查工作。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为抑制价格加速上涨的势头,国家发改委计划在春节前夕降低一批商品价格与收费。部分医药品从11月份开始降价;12月底到1月份下调部分行政事业性和经营服务性收费;然后是下调电信资费。
明年CPI的目标成为最直接的风向标。《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获悉,国家发改委日前向国务院建议,明年CPI调控目标定为4%左右。其背后的具体考量是,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增长一般有一个较合适的“九五”配比规律,即“经济增长9%,CPI控制在5%左右”。从1978年到2008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CPI年均上升5.6%。
从3%到4%,物价调控指标的放宽,不仅是为未来价格改革预留空间,也是政府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一种预判:2002~2007年的“高增长低通胀”黄金时期难以为继。
“中国应该对通货膨胀宽容一点,明年5%都可以,”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袁钢明认为。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了解,“十二五”期间经济增速慢一点,物价调控指标宽松一点,这一观点在目前政府各个层面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更重要的是,政府已经意识到,价格上涨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要让居民收入的增长超过物价的增长、工资水平上涨幅度超过物价涨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