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美国总统奥巴马执政不到一个月,其外交团队已开始全面出动。奥巴马特使米切尔和霍尔布鲁克先后访问了中东和南亚,副总统拜登出席了慕尼黑安全政策会议,并代表政府发表了政策性讲话。接着,希拉里国务卿即将访问东亚四国,行前也发表了不少讲话。国际上对此十分关注,议论纷纷,希望从中看出一些名堂,期盼美国外交“走上正道”。
从各种迹象、特别是拜登慕尼黑演说看来,奥巴马外交新思维似乎已初露端倪,但留下的政策空间伸缩性很大,不确定因素很多,其“政策取向”还不能说已经尘埃落定,尚有待观察。笔者以为,奥巴马外交团队近来一系列的“处女秀”似有以下一些目的和考虑,值得玩味。
首先是“亮相”性质,努力营造与布什不同的“外交新政”气氛,与布什“牛仔外交”划清界限。副总统拜登政策性讲话明确宣示,“新政府已决心在与世界其它国家的关系中确立新基调”;美国将增加与外部世界的“接触”、“倾听” 和 “磋商”。关键词是寻求多边合作,实际上承认如今美国已无法凭一己之力解决重大国际问题。但无论如何,这还是有利于国际关系缓和的。
第二是“探路”性质,观察国内外反应,看看“奥巴马外交新思维”在实践中哪些是可行的,哪些是难行的,哪些是不可行的。既为奥巴马“外交新政取向”做准备,又为今后同有关方面讨价还价留余地。这显然也是务实的,有利于避免今后在政策上过度摇摆。
第三是表明美国“基本战略的延续性和继承性”。
奥巴马同布什在外交方面有很多不同,但他们确实也有同一个梦:维护美国超强地位,领导这个世界。他们的“大战略”基本上是一致的。只不过奥巴马的任务是要“修复”美国的形象;在重大国际安全问题上,慎用武力,外交先行。拜登的政策性讲话显然已不那么咄咄逼人,释放了不少寻求合作与和解的信号。但是仔细推敲和研究拜登及其团队的讲话,美国固有的“老大心态”仍然隐约可见一二。
一、拜登等人的讲话除强调“互有需要”外,仍然是高高在上,仅仅是“愿意”与外部世界“接触”、“倾听” 和 “磋商”,看不到一点要奉行“平等伙伴关系”的蛛丝马迹。这实际上表明,奥巴马新政并不是要搞真正意义上的“多边主义”,而是要搞“美国主导的多边主义”。
二、无论在伊朗核问题上,还是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问题上,以及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问题上,新政府都没有真正松口,更没有要改弦易辙迹象。
国务卿希拉里2月15日起,将先后访问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和中国。她的任务同拜登访欧出席慕尼黑会议似乎有所不同。拜登的任务一是要争取欧洲,与欧洲协调立场;二是要适当安抚与缓和同俄罗斯的紧张关系;三是松动在伊朗核问题上不直接谈判的僵硬立场,表明即使是对伊朗这样的国家,奥巴马政府也愿意给“胡萝卜”。
希拉里访问亚洲四国的重点是寻求合作和支持,特别是在金融领域,日本和中国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经济上GDP 位居世界第二和第三。美国要缓解金融危机,复苏经济,以及应对欧洲急于在金融领域分权的动向,都很难没有中日的合作。关于希拉里访问国家的先后次序,日本媒体炒得很热,其实并不真的那么重要,关键在于会谈的重点和内涵,以及合作的层次和范围。如今美国离不开日本,也离不开中国。反之亦然。中日之间也有战略互惠关系。中美日三方应该着力推动三边合作,寻求共赢,而不要想歪了。冷战时期的那种“2对1”(美日对中国)局面越来越不合时代潮流,实际上已是明日黄花。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希拉里访问印度尼西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奥巴马总统在首次正式接受电视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将在任期内致力于修复美国同伊斯兰世界的关系,并称美国不与伊斯兰世界为敌。他还承认“美国有时也犯错误,并不完美”,这同布什执政八年的所作所为明显不同。希拉里选择这个穆斯林民众最多的国家访问,看来与奥巴马外交新思维密切相关,其成果值得期待。
(作者:王嵎生 中国日报网特约评论员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战略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前中国APEC高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