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趋势不会改变”
事实上,巢湖三分之前,江苏与安徽就已形成密不可分的协作关系,这在巢湖体现得非常明显。原属巢湖现划归马鞍山的和县,县委书记吴桂林在2010年接受南京媒体采访时就曾表示,“巢湖按照建设南京卫星城的定位,将继续加强与浦口、江宁的合作,尽快实现与南京浦口区的交通联网。”现在,和县许多化工、房地产、现代农业等项目投资主体均来自江苏,南京人餐桌上的蔬菜有很多来自和县。
“巢湖分拆,不会改变这种融合协作的趋势。”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顾为东对区域经济长期关注,“这次通过区划调整,合肥、芜湖、马鞍山三个城市的联系趋向紧密,但不能说马鞍山、芜湖从此和南京的联系就削弱了。”他认为,从区域经济学分析,长江经济带是流域经济,呈现梯度发展的态势。改革开放之初,中央对长三角的功能定位中就有一条,江浙沪“一体两翼”发展后,要带动中西部省份发展。现在,江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了,部分产业要转移,“邻居”安徽肯定最先受益。
“店少叫店,店多成市。”顾为东认为,合肥做大,周边资源会向其集聚,辐射能力将增强,对南京是好事。他认为,未来,南京都市圈和合肥经济圈的产业分工将更加优化,南京的制造环节将加快向合肥等地转移,腾出的空间重点发展研发、贸易、总部经济等,“再过5至10年,南京的区域经济话语权肯定要比现在强。”
南京市社科院丰志勇博士告诉记者,市场会做出选择,合肥的土地、人才、商务成本要比南京低,而南京的科教水平高,其实就是把自己强的地方做得更强,发挥优势就行了,“最近几年,合肥的白色家电都是从江苏转移过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