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政|经济|社会|热图|专题|节会|人事变动|地方企业|文化 •  旅游|
  各地: 安徽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经济
真假促销"迷人眼" 商场销售能否告别打折依赖症
2011-06-09 17:01:31      来源:新华网

打印文章 发送给好友 分享按钮

真假促销“迷人眼” 百货零售业诚信也“打折”

不少消费者则对实价销售持欢迎态度。经常逛街的上海白领周丽说:“有些商场一年到头都在搞活动,谁也不知道优惠是真是假,还不如实价销售,明明白白消费。”

消费者的期盼,来自于近年来对百货商场“价格战”的厌倦。一些商场的折扣优惠常年不断,但真正让利几何似乎是个谜;种种促销乱象和陷阱,倒是常让消费者“有苦说不出”。

一是“明折暗升”。比如,上海物价部门查处发现,上海置地广场商厦有限公司曾于今年4月8日至14日开展打折活动,销售卡迪娜品牌一款女鞋标示零售价768元,7.5折销售,实际成交的优惠折扣价格为576元。而该款女鞋4月1日至7日的实际成交价格为468元。这种“欲打折、先提价”的做法是众多商场的“潜规则”。

二是“钓鱼促销”。不少消费者有过这样的经历:商场声称“满×送×”,赠送抵扣券,但使用却有种种苛刻条件,比如“每满500元抵扣100元”“新品不参与活动”“当日不得使用”等。结果,“上钩”后的消费者只有不断掏钱购物才能满足条件、享受所谓的“优惠”,有时甚至为使用一张“弃之可惜”的抵扣券而弄得筋疲力尽。

三是“特价不退”。有消费者告诉记者,曾在商场促销活动中以“优惠价”购买商品,发现质量问题前往退货时却被告知“特价商品不退货”,甚至被要求“补足与原价的差额”,真是“花钱买罪受”。

但另一方面,百货商场也有自己的苦水。一些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的消费者已经有了“打折依赖症”,不搞优惠活动商品便少人问津;而商品定价权又掌握在供应商手里,商场无权决定。

“实价销售”能否使百货零售业“革弊迎新”?

今年以来,各级价格部门对价格行为加强了监管力度,对价格欺诈行为重拳打击。上海市物价检查所调研员李学武说,目前百货商场的“冰封期”是一种“过渡状态”,但它说明百货零售业正在进一步规范。多位业内人士期待借此推动整个百货零售业经营模式的革弊迎新。

传统百货商场零售何弊之有?上海百货商业行业协会秘书长王浏河介绍,目前大多数百货公司都实行“联营模式”,即百货公司引进品牌厂商、由后者经营、向前者支付一定比例的销售额“返点”作为回报,且接受前者日常管理的一种经营模式。

在这种模式之下,百货公司几乎没有自己的品牌,且商品的定价权、营业员等均属于供应商;供应商为图更多利润势必存在加价销售倾向,而百货公司出于“扣点”之需也不会痛下狠心将“问题企业”赶出去。“从某种程度上说,促销‘陷阱’、营业员态度差等消费者长期抱怨的问题都与这种模式有关。”

此外,由于中国百货业的历史不长,尚没有诞生出法国“老佛爷”、英国“哈洛德”等具有全球知名度的百货商场品牌。而在大卖场、电子购物等新兴业态冲击,以及同业竞争的压力下,即使是“上海第一八佰伴”“新世界城”等国内知名的百货公司,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李学武说:“查处价格欺诈行为对不法企业敲响了警钟,也希望这能成为整个百货商业转型发展的‘催化剂’。”

王浏河介绍说,近年来上海已有一些百货商场探索自主经营、经销、代理、电子商务等模式,引入文化营销、主题营销、服务营销等新的促销手法,并创建自有品牌。2010年上海百货行业营业额为830亿元,其中自主品牌经营份额约占5%。

来源:新华网 编辑:于姝楠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闻热搜
 
商讯
专题
2011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
2011中美澳艺术滑水对抗赛>> 详细

各地新闻
伟大历程>> 详细
点击排行
  中国出台首个全国性国土空间开发规划
针对江苏严重旱灾国家减灾委等启动四级救灾应急
 
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