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备年货,是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都看重的大事。所谓年货,正是人们在过年之前要准备的必需品,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都囊括其中。而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人们的年货也经历了从剪窗花、贴对联、包饺子到买家用电器,再到如今突破传统呈现五彩缤纷的各种形式。下面我们利用蒙太奇文字画面轻轻打开那些藏在岁月里的年货,为你呈现这60多年来中国年货的变迁。
上世纪50、60年代
最渴望馒头饺子
鲜果罕见讨人喜欢
近日,北方冷空气突袭,让85岁的王庆英老人身体有些吃不消,她把女儿唤来照顾她的起居。“岁月不饶人啊!还感觉一肚子劲儿呢,这就不能动了。”虽然因为风湿病,她腰腿疼痛得厉害,但她精气神不减。这不,听着大家讨论年货的事儿,她开始打开了话匣子。
普通农民出身的她,童年记忆里泛着清苦味儿,和周围的人一样向往“冬有棉,夏有单”的生活。“那时候物资匮乏,哪里有法子置办年货呀?普通老百姓就是把平日省下来的面粮蒸锅馒头、包盘水饺就那样过。更是没钱添置新衣服,我穿的衣服也都是补了又补的旧衣服。”
听着她的话,眼前浮现了黑白老电影里的场景,略有同情之感。“不过!”她话锋一转,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说:“不过我大哥特别厉害,他是一名英武的战士,也正是靠着他的‘军饷’养着我们一家8个兄妹。”
“从小我大哥在上海当兵,哥哥经常把省吃俭用的东西往家里寄。”王庆英说,那个时代,北方很少见水果,橘子、香蕉之类的水果最是讨人喜欢。“不光是水果,就连床单、被罩、洗脸盆、杯子、毛巾甚至布匹都会往家里寄。”所以,王庆英少时家的年货多为哥哥从上海寄来的南方产品。
后来王庆英嫁给了县里种子站的一个技术员,由于丈夫长期在外地工作,她便跟公婆一起生活。“家里的年货主要由公公婆婆操持,只记得用大石磨磨面、烙煎饼、做豆腐、打年糕,剪窗花、写春联、折桃树枝祈福、搭天棚祭拜先祖等等。”不过,虽然丈夫在外工作拿着几十块钱的工资,但是生活还是很难。“结婚后好几年都没添一件新衣服,年货就这样了……”
上世纪70、80年代
700多块钱的电视机
是分量最重的年货
上世纪80年代初,“铁匠”赵佃杰一家已经成为临沂市莒南县板泉镇的第一个万元户。为迎接1981年的春节,他们家购进了一台17寸黑白电视机,赵佃杰的小儿子赵左涛回忆说:“那时候整个村子都没有电视机,自从我家买了电视之后,全村的人都来看电视,晚上把电视放到院子里,就像在部队里看电影一样热闹,每天都看到半夜……”
“上世纪70年代末,父亲回家创业,生活才算富裕起来。”赵左涛说,父亲回家单干之前,家里是没见过多少肉的,曾经因为自己年幼贪吃,一口气吃了两碗猪头肉,结果闹肚子。他无奈地笑着说:“那个年过得连饺子都没吃成。”
在那个年代将买电视作为年货的,还真是“土豪”行为,毕竟它是那个年代真正的奢侈品。“记得买电视花了700多块钱。”赵左涛说,那时候城里一个普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才七八十元,农村的更少了。那普通老百姓是怎么准备年货的呢?
“父亲在县烟草局工作,每到过年的时候,单位会发一些年货。”57岁的帅英说,那时年货主要是母亲在家里准备,蒸馒头、烙煎饼、买猪头以及鸡鱼肉蛋是必不可少的之外,裁红纸写春联、贴幅字、糊灯笼是最有意思的年货准备。“父亲放假年底很晚才能回家,每年就等着他回来,父亲总会带回来好多鞭炮和礼花,那也是弟弟们最喜欢的了。”
虽然80年代人们生活水平已经有所改善,但是衣着消费水平的提高并不明显。帅英说,“开始工作自己赚钱的第一年,我买了一件面包服,已经感觉非常棒了,因为那时面包服刚开始流行,周围的人很少有人穿哦!”当时面包服的价格不足二十元。
2000年前后
可乐、薯条最流行
年货也可以五彩缤纷
郭晓是一名90后行政人员,每天按部就班地上班下班、度假、出游也成为她让朋友们羡慕的一面。她喜欢自由但不张扬喧哗,喜欢独宅但不拒绝朋友。“从小我就这样,我妈就让我做自己。”
郭晓出生在潍坊,父母经营一家饭店,饭店不大不小,但是好吃的已经算是应有尽有。当同学为今天吃了一根鸡腿欢呼雀跃时,她已尝过了鸵鸟腿等野味。“好在我不是个贪吃鬼,没吃成一个胖子。”郭晓笑着说。
每逢过年准备年货时,郭晓的妈妈总会问:“晓晓,今年过年你想准备些什么?”郭晓总是会说出一箩筐:“米老鼠与唐老鸭的CD、白雪公主娃娃、星星发卡、可乐、薯条、巧克力……”郭晓妈妈:“按你喜欢的顺序列好,写到小黑板上,等妈妈做最后的决定。”通过这种方式,郭晓每年都会收到满意的“年终奖”。她说,“就这样,和妈妈谈判,按妈妈的规矩做事情总能得到我想要的。现在我也是这样!”
“其实,准备年货不光是为了过年这几天囤积食物、添置家具、购买奢侈品,在新年里满足小孩子的愿望,为孩子准备年货也同样重要,而我们家从一开始就是以满足她的需求为主来布置年货的。”郭晓的妈妈王女士提起往事对记者说,自从有了女儿,每年准备的年货变得五彩缤纷,和孩子一起享受年货的同时,仿佛弥补了自己儿时年货的空缺。
“感觉小时候的年味儿挺浓的,记忆最深的是跟父母去老家赶大集,人超多的。”郭晓说,他们买栗子、芋头、3D年画、烟花……
时下
“新、奇、特”来支招
健康年货更受宠
张元是济南一家传媒公司的老板,公司规模不大,“我们很年轻,但每年效益都还不错哦!”这个仅有20多名员工的小团队,都是张元一手带起来的。时至年底,他开始为准备年货而忙碌了。
“前些年,我们准备年货都很简单,无非是送酒、送茶、送特产,而近来生活水平都提高了,这些都变得老套了。”张元说,他有一次无意间听到员工间的对话:“唉,咱公司李总发的年货,自己根本吃不了,送别人吧又拿不出手,愁人啊!”当时,他还挺生气的,因为对员工感情深,所以每次花上一大笔钱来为员工置办年货。而他仔细考虑了员工的话之后,认识到应该好好研究一下该买啥年货送给员工了。
“我后来和朋友们聊这个事儿,他们给支了个妙招。”张元说,朋友们说什么绿色黑猪肉、有机蔬菜、粗粮食品、健身房年卡之类的,都会很受员工青睐。朋友们说的话着实给他提了个醒:在能填饱肚子的现在,没必要停留在物质层面,如何才能吃得更安全,用得更舒适,生活得更健康,已成为现代人追求的方向。他也开始反问自己,如果自己是公司的员工想享受到啥样的礼物呢?
工作中讲究“新”“奇”“特”的张元,开始研究年货,“任何时候传统节日还是需要浓厚的节日气息,年货还是需要喜庆元素,但也需添加健康主题。”张元作为公司老板与员工讨论年货的事儿时,员工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最后他将送给员工的年货锁定于坚果礼包、DIY手工年货和健身卡。张元告诉记者,今年他应该不会遇到员工对年货不满意的苦恼了。(记者 赵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