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把高校上升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意见》指出,“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那么如何夯实这“三大工程”呢?笔者认为关键是要在新常态下扎实建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大宣传格局。
所谓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常态”,就是宣传思想工作也要在尊重规律中顺势而为,不能偏左更不能偏右。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新常态”是媒体融合、数据智能、诉求多元等新元素的不断叠加。
所谓“大宣传”格局,就是全校上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集理论武装、新闻宣传、文化建设、品牌营造为一体,多方位规划宣传思想工作;就是整合各种手段,构建立体化的新闻宣传体系,包括整合内外宣传,用好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占领意识形态阵地;就是协调各方面力量,形成大规模队伍;就是从弘扬正能量、抨击不良、应对危机等多方位开展工作,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科学有序发展,形成一个复合的立体式的“大宣传”局面。具体要从四方面展开:
一是着力建设齐抓共管、共振式、立体大格局。在讲到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原则时,《意见》着重指出“坚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推动校内外协同配合、全社会支持参与,构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格局”。强调要“建立健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上下互通、左右联动、齐抓共管、推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强劲动力这一大宣传格局的战略思路。如图1.
图1: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常态下大宣传格局(宏观)
二是着力建设资源整合、覆盖式、贯通大格局。在大宣传格局下,高校应合力建设有保障的舆论阵地,实现人、财、物的统筹整合和有效利用;并且宣传触角能横到边,纵到底,基层宣传工作能见着人、看见事。面对新常态,高校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应着力打造“三大六小”模式。强化“大视野、大胸怀、大脚板”,建好“六小团队”(小网、小微、小视、小播、小影、小报),深化“走转改”活动,提升队伍素质。见图2.
图2: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新常态下大宣传格局(微观)
三是着力建设上下联动、发力式、共振大格局。高校应树立全校“一盘棋”的思想,各级、各部门、各同仁踊跃成为大宣传格局的一个环节,并能节节发力、节节作为、节节出彩,真正凝聚起推进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强大合力、强劲动力和强势魅力。
面对新常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应善用移动互联文化环境,占领主流意识形态高地,让自媒体运营商和舆论领袖等多个主体,参与到宣传思想工作中;对自媒体的虚拟,要有现实“把关人”的实战;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交互性,有效整合移动互联教育资源,搭建宣传思想工作新平台;着力提升专业队伍建设,形成高校宣传思政工作的合力,积极打造意识形态“文化代码”;在牢牢掌握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权、话语权的前提下,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创新宣传思想工作话语方式。这样才能在新闻宣传中把握好时、度、效,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宣贯力;这样才能在舆论引导中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这样才能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由宣传走向新闻再走向文化的递进中,找准宣传思想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见图3.
图3: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联盟
四是着力建设内涵丰富、递进式、共赢大格局。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7月,移动互联网用户总数达8.72亿户。手机用户12亿,双V(微博、微信)各5亿,信息发送量达到200亿条/天。如此巨大的网民基数赋予了中国在世界互联网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赋予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一个强悍的外部环境和舆论生态环境。互联网技术催生了互联网思维,以“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精神也在悄然影响着高校师生群体价值观的改变。移动互联技术为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创新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和巨大挑战,考验着我们的自身机制、队伍素质、能力建设和管理状况。我们网下的工作机制能不能跟上网上的速度?我们很多时候能否对接上新媒体的建设、使用、运用中的高技术门槛?想想我们真实的创新力、影响力、吸引力、辐射力以及组织力量和评价标准,似乎任重而道远。见图4.
图4: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目标
总之,如何看待决定,首先要对大局大势大事作以衡定,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其次要对无法左右的事情淡定;如何看待重视,首先要对整体工作做立体巡视,其次要对自身工作进行透视;如何看关怀,首先要释怀,其次要放怀。因为,你期许,或者不期许,宣传思想工作的春天就在那里,默然,相助;寂静,欢喜。当前,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师生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两办《意见》着实让我们感到,“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