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声响起,亮堂的教室迎来新学期第一堂物理课。王一青老师走进教室,不紧不慢将课本放在讲台中央,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一个“正”字,对着全班说:“成绩可以不那么重要,但做人一定要正。”以后每一堂课,王老师都会在黑板上写下“正”字提醒学生。
8年前,坐在课堂里的沈希正就读西南模范中学初三,她对这个新物理老师充满好感,也开始对这门课格外认真,成绩随之有了大幅提高。如今,沈希作为一名免费师范生,经历师德师才系统培养,已从上海师范大学毕业,成为鲁迅中学一名人民教师,开始了从教生涯。
“原来一个好老师真的可以影响学生!”正是从那时起,沈希心中萌发出当一个好教师的理想。在上师大学习期间,沈希这样的几千名“准教师”得到更多名师言传身教,师大园里的师德教育砝码不断加重。
学校与首批8家、第二批13家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室共建,建起长期稳定的师范生德育实践创新基地,聘请优秀教师担任德育导师,来校客座“班主任德育讲坛”,为师范生传经送宝。其中,全国首届教书育人楷模、全国劳模、特级教师于漪为她们作了 《学做人师》报告。于漪从老师对她的影响和教育谈起,生动讲述教书育人一甲子的感悟和体会。全国模范教师、虹口区第三中心小学李莉老师,也细致阐述24年来担任班主任的宝贵经验和亲身体悟。由此,师范生心中的核心价值与职业理想变得更为鲜明。
当非师范的同学在求职实习、兼职打工时,学校动员师范生去黔西南支教8周,大家都无怨无悔。沈希也成为班上唯一一名赴黔担任生物老师的学生,与同伴们经过36小时的火车颠簸到达贵州安龙一中。安龙的课业远比上海繁重,每个年级都有18个班级,每个班级约70名学生。她们每周的平均课时量达到30节。令人烦恼的是,逾50个班级的办学规模,只配了一间带投影的多媒体教室,而生物课很难申请到多媒体教室。
板书还是主要教学媒介。在为学生上的第一课“细胞的结构”上,沈希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绘制出细胞包含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为了节约课堂时间,沈希在下课时就进教室绘制,班上学生不知道她课前还悄悄找了空教室,模拟上课练了两遍。课上,支教小老师的头发和衣服上总是沾上一层粉笔灰,有时中指指节破皮开裂,洗洗干净,包上一张创可贴继续站讲台。
其实,支教师范生们的黑板绘图的功底可谓久经考验。因为校内师范生技能大赛也是师范生“德育实践创新基地”重要内容之一,至今已举办三届。去年新一届大赛以“中国梦·教师梦”为主题,在全校5000多名师范生中广泛开展。同时,还首次举办了卓越教师风采大赛,让师范生们比拼粉笔字、多媒体课件、微格教学的比赛项目。德才兼备,学高身正,方为“准教师”——上师大加强师范生师德教育探索与实践,已发展成为上海教育系统师德建设特色项目。(记者 徐瑞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