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都教授”,但他同样可以控制时间,他可以让手机在一秒钟内充满电,可以在一秒中下载一部电影。他没有特异功能,他只有“石墨烯”。他是华中科技大学的张哲野。
讲到今天这位“研霸”,不得不卖下关子,先说说石墨烯是什么?
石墨烯属于一种碳纳米材料,用手按断了铅笔芯,手上沾着的黑末就含有石墨烯。按张哲野的说法,如果汽车使用石墨烯电池,充电10分钟便跑1000公里;如果电视屏幕加入石墨烯,将可以卷起来带走;如果将一张和保鲜膜一样薄的石墨烯盖在一只杯子上,想用铅笔戳穿它,需要一头大象站在铅笔上。
石墨烯可以算是人类生活的福音,而哲野的愿望是“用石墨烯改变世界”。
做科研 不忘初心
张哲野在高中便喜欢化学,曾立下誓言:一定要在化学领域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我跟石墨烯也只能用缘分来形容。”张哲野笑着说,早在大一的时候,他和几十个本科生跟着一个师兄做石墨烯的研究。那时候的实验室还是一间简陋的小屋,“创立阶段,仪器设备都不齐全,我们一步步将基地建设起来,凭自己的关系,去环境学院、材料学院的实验室借实验器材,东挪西凑地完成课题研究。” 张哲野扶着眼镜,陷入回忆“很幸运,我见证了实验室‘一草一木’的成长。但也很可惜,石墨烯的研究成果出得慢,让人浮躁,同我一起创立基地的很多学生,后来都陆陆续续地放弃了。”
石墨烯这个材料比较新颖,老师对这方面的了解也不是很多,张哲野在研究初期也困难重重。大三的时候,张哲野的研究遇到了瓶颈,一年多没有任何结果,一次次的失败让他心灰意冷、迷茫。但回想当年的誓言,面对一直鼓励他的老师和朋友,他选择坚持。
作研霸 起早贪黑
直到“梦想导师”王帅回国,张哲野对石墨烯的研究找到了新的方向。
王帅曾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任教,是世界上做石墨烯研究做得最好的。他一回国,张哲野立马登门拜访了这个“70后”学者。让张哲野没想到的是,刚一见面,聊了一次,王帅就撂下一句话 “实验室就给你做了”, 师徒的投缘让张哲野兴奋不已。
一年之后,在这个全名为“先端光电/能源材料与界面化学合作”的实验室里,还是本科生的张哲野担当起‘小头头’,带着20多名硕士生和博士生一起研究石墨烯。同一个团队在读博士生奚江波对张哲野充满了敬佩,“刚来时,大家介绍他是‘未来科学家’,我第一反应‘不是硕士,就是博士’,根本没想到是本科生” 。
2013年以来,张哲野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国内外著名期刊上连发 5 篇学术论文。“学校对一个老师的要求,不过是 3 年发 5 篇 SCI(科学引文索引)文章。”和张哲野同一个实验室的副教授告诉记者。在实验室 20 多名学生中,张哲野是年纪最小的,但他发表的论文数量远高于其他硕士、博士甚至博士后。
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团队参加第十三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获得二等奖;在第九届湖北省“挑战杯”竞赛中获一等奖。
“这对我鼓励非常大,不断地激励自己去做这件事,到现在做实验、写论文感觉就跟吃饭睡觉一样的。” 张哲野早出晚归,在实验室一待就是一天。后来,为了不打扰室友休息,他挪到化学楼一个仅六平方米的办公室,凑合着过了一夜又一夜。有同学称张哲野是“隐秘而伟大”的存在, “藏身”于实验室,用平凡的努力创造着 “神迹”。
张哲野渐渐成为同学们口中的 “新一代的研霸”、“未来科学家”、“专利王”、“论文小王子”,面对同学们给他贴的各种“标签”,张哲野坦言:“是学校启明学院给了我发挥的最大空间。虽然都是做实验,但这里提供的绝不只是尖端的设备。”张哲野表示,“刚开始,老师提供给你的只有课题,所有的研究都自由发挥,看似无序,但正是这种‘空气式管理’给了学生创新的最大可能。”
爱任性 本科保博
去年本科毕业的张哲野被直接保送本校读博。直博生的要求很严格,一个年级也就三、四人,但对于张哲野来说,即便学习成绩是倒数第一,光凭科研的成就也可保送,“研霸”就是这么任性(当然哲野学习成绩达到了保送标准)。很多人羡慕张哲野,也有很多人为他可惜觉得他应该出国留学,但张哲野却就是“任性”不肯走,“我对这里的实验室很有感情,舍不得这里的一草一木” 。
张哲野曾说自己唯一的偶像是李小龙,“他在我心中就是专注的典范,创建了截拳道,发扬武术精神,他把一些哲学思想融入到功夫里去。”张哲野正像是科研中的“李小龙”专注、锲而不舍,也是融会贯通思想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