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23日电 教育部23日发布的《北方地区中小学校冬季取暖专项督导报告(2014年)》显示,入冬以来,抽查到的有些省份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校冬季取暖仍然存在取暖经费紧张、取暖方式落后、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等问题。
报告显示,部分学校取暖经费紧张。一方面,处于取暖分界线上的省份中小学校取暖经费不足;另一方面,高中阶段学校取暖经费缺乏财政投入保障。督导中发现,高中学校取暖经费普遍由学校自筹,部分学校原有负债较多,经费压力较大。此外,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点由于学生人数少,取暖经费总额较少,不能满足学校冬季取暖用煤、用电需求,取暖经费支出占公用经费比例普遍在30%以上,往年煤炭价格较高时,占比能达到50%以上。
在安全隐患方面,督导结果表明,大部分农村地区中小学校锅炉操作人员无证上岗,流动性较大,缺少正规岗前培训,锅炉房安全管理水平不高;部分中小学校已老化的取暖设施设备带“病”工作,未得到及时维护和更换;一些地区寄宿制学校宿舍仍然采用火炉、煤炉、火炕等明火取暖,煤气中毒的隐患较大。
教育部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取暖经费保障力度,持续改善中小学校取暖条件,完善机制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据介绍,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于2014年12月22日至27日派出由国家督学、媒体记者和工作人员组成的4个专项督导组,分赴河北、山西、安徽、河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8省(区),随机抽查了16个县共计95所中小学校(含教学点),通过查阅资料、实地检查、室内测温,对中小学校冬季取暖工作进行实地督导。所抽查学校和教学点位于县城、乡镇、农村不同区域,涵盖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其中绝大部分是农村偏远地区中小学校和寄宿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