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国在线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中国在线> 地方频道-教育职场

当心“电游”拐跑了孩子

2015-01-18 09:05: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提要]  另据媒体报道,在浙江某幼儿园进行的防拐演练中,Pad对孩子的吸引力远大于零食和玩具,全班36名小朋友竟有10名被Pad“骗走”。场景二:天天是个5岁的小女孩,她的爸爸对电子游戏特别痴迷,她经常崇拜地看着爸爸玩电子游戏,久而久之,自己也想玩了。
 

  原标题:当心“电游”拐跑了孩子

焦海洋 绘

  近日,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发布相关白皮书表明,32.48%受调查儿童平均每天花在Pad等电子产品上的时间为1-3小时。Pad等电子产品催生“宅娃”一族,中国孩子近视率远高于欧美。

  另据媒体报道,在浙江某幼儿园进行的防拐演练中,Pad对孩子的吸引力远大于零食和玩具,全班36名小朋友竟有10名被Pad“骗走”。

  而来自一所幼儿园的信息也令人深思,老师提问:“当你孤单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在孩子们的回答中,“玩电脑”、“玩手机”占了多数。

  面对部分家长对电子产品的片面认识和责任心的失守,幼儿教育工作者,需要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家长别把电子产品当“保姆”

  ■张馨予

  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多年,经常跟家长打交道,见过这样的场景:

  场景一:蒙蒙的父母是一对典型的“追新族”,所用电子产品总是能引领时代新潮流,他们在家中经常玩手机和Pad。蒙蒙一岁多时,就对手机和Pad表现出特殊的好感,每次哭闹,爸爸只要把Pad托在手上,她马上就破涕为笑了。遇到蒙蒙要零食或者玩具时,妈妈只要说我们回家玩Pad,蒙蒙就会乖乖地听话,不再耍脾气。蒙蒙的父母觉得,Pad就是孩子的好玩伴,哄孩子的本领胜过保姆。一段时间过去了,蒙蒙出现眼睛干涩和高频率眨眼的现象。

  场景二:天天是个5岁的小女孩,她的爸爸对电子游戏特别痴迷,她经常崇拜地看着爸爸玩电子游戏,久而久之,自己也想玩了。在是否让孩子玩电子游戏这个问题上,爸爸妈妈多次发生冲突,甚至引发了家庭矛盾。爸爸认为,电子游戏是时代的产物,无法与孩子的生活完全隔离,既然无法选择回避,还不如让孩子适当接触,免得上学后因为感到神秘而不可自拔。而妈妈则认为,尽管电子游戏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益处,但是弊大于利,因为电子产品的电磁辐射对儿童视力的影响最明显,症状较轻的眼睛干涩、视力模糊,症状较重的还可能因眼底病变而导致失明。为此,小夫妻经常吵架……

  笔者认为,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家长的认识问题和责任心问题。在认识问题上,一些家长将孩子熟练操作电子产品视为聪明的表现,并当作炫耀的资本。他们没有深刻认识到孩子长期过度玩电子产品带来的种种伤害,有的伤害甚至是不可逆的。在责任心问题上,有的家长工作压力很大,下班后感到疲劳,而有的家长沉迷于网络,对孩子的心理需要视而不见。这样的父母经常会选择让电子产品代替自己陪伴孩子。

  其实,最好的教育是父母的陪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多一点时间陪伴孩子,孩子的精神世界就会丰富起来。在此,笔者给家长提一些建议:一是充分认识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给儿童身心带来的各种危害,比如视力受损、神经疲劳、脊柱强直、手指变形、发育迟缓、恐惧胆小、少言寡语等,避免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严格控制使用时间;二是采用有效的沟通方式,和孩子建立一些规则,如:哪些动画片可以看,哪些电子游戏可以玩,什么时间玩,玩多长时间,从而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三是做好榜样示范,家长在家里尽量不要长时间上网、“追剧”,更不要沉迷于网络游戏,要多分配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做游戏;四是善于运用自然诱导的方式,引导孩子的不良情绪,不把电子产品作为“交易筹码”;五是将电子产品当成游戏的道具,如玩“捞小鱼”游戏时用其播放音乐,用Pad回放家庭活动中拍的照片或者录像,引导孩子用语言进行讲述;六是鼓励和支持孩子结交更多的同伴,并帮助孩子感受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作者系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机关第二幼儿园园长、长春名园长)

  真正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需要

  ■陈映秋

  在一次园内绘本教学交流活动中,大班《Polo历险记》教学活动刚开始,老师介绍Polo是一只小狗,独自住在一个小岛上,感觉很孤单。在理解了“孤单”词义的基础上,老师问:“当你孤单的时候,你会做什么?”意图让孩子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为故事创编提供线索。听课教师都以为孩子们会说“找朋友玩”、“玩玩具”之类的答案,然而,他们的回答出乎意料,说“玩电脑”、“玩手机”的占了多数,只有个别孩子说“找某某小朋友玩”、“让爸爸陪我玩”等。

  活动开头的这段插曲,让我久久不能平静。孩子们孤单的时候,首先想到电子产品,这种现象正常吗?

  现代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人的观念也在悄悄转变。那么,现代的孩子,童年是不是也发生了变化?他们喜欢的与我们童年时所向往的、拥有的有何不同?

  通过对游戏内容、游戏工具、同伴交往等情况的比较,我们发现,教师们的童年游戏大多是在户外进行的,玩具往往是以物代物、就地取材,而且小伙伴们会一起创编游戏、合作游戏,游戏内容是自主自发的;而现在的孩子拥有大量声、电、光、色类现代成品玩具,大多在室内、在成人的看管下独自游戏,模仿着动画片中的情节。他们生活在由电子屏幕控制的“媒体童年”之中,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子一代”。

  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在带给孩子丰富物质条件的同时,如何关注孩子精神世界的成长,关注孩子成长中的需要?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还是向往大自然宽松自由的环境的,喜欢和老师、同伴共同生活,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因此,我们提出“三个回归”的操作路径,即回归自然、回归共同生活、回归儿童的学习方式,通过“三个回归”,给予儿童活动空间的自由,给予儿童更多的话语表达机会。

  大自然是儿童学习的大课堂,有无穷的奥秘等待着孩子们去探索与发现。我们开展小脚丫走天下活动,通过“快乐单车行”、“拥抱大树”、“小蚱蜢养成记”等活动,激起孩子们的自然灵性。

  共同生活是幼儿教育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也是幼儿教育的原点。我们倡导共同生活理念,在“栗多多旅行记”、“种蚕豆”、“衣服宝宝来排队”等活动中,让孩子们分工合作,担当不同角色,使孩子们的生活充满了挑战与乐趣。

  儿童有自己的学习方式、表达方式,他们更乐于通过参与、尝试、交流、表现、观察、模仿来学习。我们主张回归儿童,站在幼儿的立场,考虑幼儿的学习需要来设计活动、布置环境,按照幼儿的节奏安排活动内容,并选择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作者系江苏省无锡市峰影幼儿园园长、教育部幼儿园园长培训中心学员)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

  ■苏婧

  早上一进电梯,就看见一个坐在儿童推车里的小姑娘拿着Pad,津津有味、目不斜视地看着动画片,孩子的姥姥说,她每天从幼儿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哭着、喊着要看Pad……

  当前,网络在包围了成人的同时,也包围了孩子的成长空间。几乎没有孩子不被光怪陆离的电子产品所吸引,所谓“指尖滑一滑,宝宝笑哈哈”。孩子对电子产品的过分迷恋,社会、家庭、幼儿园都需要反思。一方面,现实生活中,我们为孩子提供的游戏太少,而电子游戏往往吸引力强,尚无多少自制力的孩子很容易沉迷其中;另一方面,很多父母与孩子间亲子互动太少,有些甚至将电子产品当“保姆”,加重了孩子对电子产品的依赖。

  当然,在这个电子时代,孩子生活的环境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单纯,我们也不可能把孩子关在一个与电子产品绝缘的环境中。但是,作为父母要明白,Pad等电子产品主要是给成人用的,而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所决定,适合在游戏化、生活化的真实情境中获得发展。此外,学龄前儿童没有能力抵挡诱惑,越是年龄小的孩子,电子屏幕及内容对其造成的伤害越严重。

  应该看到,也有这样一些家长,他们坚决抵制电子产品的诱惑,保证孩子拥有一个绿色童年。有一位母亲说,这样做最直接的受益是:儿子对生活充满了热情,洗衣、烹饪、手工、画画、下棋、书法、游泳样样热衷,而且玩得不亦乐乎。学校里的学业,也成为一件很轻松的事。这位妈妈还自豪地说,没有被电子产品轰炸的童年,另一个长久的益处是:相信儿子在成年后不会被电子产品控制,因为他已建立起比“依赖电子产品”更有意义、更有趣的生命模式。

  当著名导演、编剧安德鲁·亚当森和世界童书大师埃里克·卡尔被问及成长经历及育子方法时,谈到什么样的玩具、书籍、游戏可以提升孩子的创造力。他们做了如下回答:“喜欢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玩的玩具,比如积木,玩的时候把说明书统统扔到一边,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发挥”,“小的时候,父亲经常领我到林间散步,教我认识那些生长在岩石间、树根下的小生物,带我领略大自然的神奇与美好。在我的作品中,我通过对那些小生命的描绘来向我的父亲致敬。”

  电子产品不能替代孩子在真实世界所获得的直接经验。家长要给孩子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带孩子到真实的世界中,在游戏中、活动中、同伴交往中进行学习。要创设环境和条件,让孩子多与同龄人接触,多到大自然中参加户外活动,“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所长)


编辑:小微

...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
精彩热图
 
 
新闻热搜榜来源:360新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