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在这一次灾难面前,成都改写了历史,做到了“有灾无难”。
人间自古多劫难。从“五丁开山”到李冰父子治水;从张献忠屠城到清末兵乱,天府儿女一直在与天灾人祸作着斗争。每一次灾难降临,无不伴随着黎民百姓的饥寒交迫,颠沛流离。
然而,这一次不同。
在所有的受灾地区中,成都率先实现抢险救援到村。坚持“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尽百倍的努力”,争分夺秒搜救被埋人员,最大限度地减少了人员伤亡。
成都紧急调运粮食、饮水、药品、衣被、帐篷等生活急需物资,采取空投、陆运、水运、人力搬运等方式,千方百计将生活物资及时送到受灾群众手中。
成都紧急组织市内对口援建工作,举全市之力安置受灾群众,组织发动群众自救,率先完成了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使受灾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做到了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
成灌高速上的3000个锥形筒,打开了震中汶川的生命通道;通往各个重灾区的高速公路一律免费,让救灾畅通无阻;上千医疗卫士一面演绎“起死回生”的奇迹,一面抒写着“大灾之后无大疫”的奇迹。
地震导致成都290.4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然而却没有一名受灾群众流落街头,挨冻受饿;与此同时,整个灾区社会秩序井然。
有评论说,成都数年来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实践,不仅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也造就出一批在危机面前果敢担当的干部队伍——这是成都能够迅速取得抗震救灾胜利的关键之处。
古代题材的影视剧中,清官总是心系黎民。然而,面对大灾大难,清官也只能徒哀“民生之多艰”。
而现在,一届能够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与外延,能够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与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党委和政府,自然能够做到“有灾无难”。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同特大地震灾害的艰苦搏斗中,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展示出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而灾后安置的“成都速度”,救灾物资监管的“成都方法”,大灾之后无大疫的“成都奇迹”,灾后重建的“成都方式”,正是这种伟大精神的延续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