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长远
产业发展效果初显
2010年1月9日,刘俊林描述着基础设施重建加快推进的蓝图:成灌快速通道、聚青线、彭青线等主要骨干道路竣工通车,成都至都江堰快速客运铁路等重大交通项目加快建设,全市灾后道路重建、改造里程相当于都江堰市有史以来的建设总量,形成了“五纵五横一轨一带”的交通格局。这为一场乡村经济转型的道路埋下了路基。
震后的向峨乡决意脱离原来以小矿山开发为主的“黑色经济”,全力开发以新型农业和旅游等为主的“绿色经济”。借力灾后农房重建,都江堰市为以往难以解决的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创造了条件。
现在,按照农房重建与当地产业和经济要素结合的发展性要求,都江堰市着力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和特色产业,全力加快农村产业恢复提升,使农民生产方式转变与生活方式相适应。
在上海市的帮助下,都江堰市全面启动10万亩现代生态农业集聚区建设,形成了猕猴桃种植、冷水鱼养殖等八大产业特色组团,引进了8家龙头企业,依托上海平台将都江堰农产品打入国内外高端市场。同时,加大农业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农业的转型发展,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与此同时,都江堰市2009年接待游客958万人次,创下历史最高纪录,较2007年增长15.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2亿元,较2007年增长26%。
一方面,农业品牌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农业发展框架初成;另一方面,一三产业良性互动效果初显,以旅游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涅槃新生。
坚持集中集约发展理念,全力服务推进工业集中发展区2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2009年完成基础设施投入8.1亿元,园区承载能力大大增强。新引进10个亿元项目,30个项目实现竣工投产。组建了中小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8个,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亿元,超过2007年水平——都江堰现代工业加快振兴。
如今,都江堰2010年的经济发展目标已经确定:将实现GDP增长15%以上,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均达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