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发往世界的邀请函
重建以来,无数次到都江堰,而每一次都会看到一些新变化:老城矮了,山更“高”了;水更近了,生活更惬意了……
摆在记者面前的是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图上的都江堰,像是一只展翅欲飞的凤凰,纵横交错的水系、道路,交织成一片,蔚为壮观。这是一个独一无二的都江堰,拥有完善的抗灾空间体系、疏通的开敞空间、加密的城市路网;行走在城区,抬头可见山、俯身能玩水;通过滨河空间文化“走廊”,还可触摸远古的历史。
“全世界,没有一座城市的规划引起了全球的关注,也没有一座城市的规划如此紧密地贴近老百姓。”回忆起重建之初,都江堰市规划局局长屈军忍不住唏嘘。
震后的都江堰,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可重建没有仓促而行。震后一个月,一张特殊的邀请函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成都向全球“借智”,征集都江堰重建规划方案,目的很明确,就是不仅要重建都江堰,而且要使都江堰在重建中得到提升。规划人员夜以继日,选点位、做设计,邀请群众全程参与规划设计,形成共识后才报建。
以民生工程为首,规划首先确定了学校、医院、永久性居住房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点位;切合确定的城市产业定位,又预留出发展空间,为长远的就业和经济发展留足“版面”。
在逐渐恢复的城市秩序中,都江堰的特色也在一点一点凸显。“灾后重建的都江堰是一座以世界遗产为特色的国际性旅游休闲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以山为依衬、水为脉络、田为基底、路为骨架,形成‘山城共融、五河十岸’的美景。”屈军说,通过绿化、水系、主要道路分割,都江堰市将分为老城、环城、聚源、玉堂、乡村休闲等片区,形成4大组团,各片区功能定位各不相同、互为补充。
旅游,是都江堰市重建的主打产业。但不走进规划,你不会知道,都江堰市的旅游分得如此细,规划作得如此长远,从景区观光、城市观光、乡村度假,一个多层次旅游产品体系已然形成。
目前,都江堰市农村6万群众全部住进新居;城区3万多套安居房也已封顶完工,城区居民将住进新居!
按照城乡统筹的思路,都江堰市规划全市最终将有8万农民实现集中居住,从而为城市建设腾出发展空间,促进城市化的进程。“城乡统筹不仅要让农民进城,还要以城市带动农村,让城里人下乡!”屈军说,要让农民真正致富,还是要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一、三产业的互动。
他算了一笔账:现在农民新居里,平均一户有1-2间闲置房,都江堰市可腾出6万间农村住房做乡村酒店,这个资源一旦得到释放,平均每户农户一年收入可上万,可说是真正实现“富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