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规划 给人信心和力量
两年,700多个日夜兼程,一个崭新的家园,已从规划蓝图变为生动鲜活的实景。
好的规划,能给人信心和力量。难以想象,如果当初没有那张开启住房重建“四性”原则的规划图,会有多少个吴介川在震后踏上外出挣钱的道路,将智慧和汗水挥洒他乡;如果新居的规划不是如此“暗含乾坤”,聚居后的农民群众如何增加生活来源,逐渐过上富足的生活?
一位摄影家说过,好的照片是脚步丈量出来的。好的规划也是。没有规划人员走村入户的询问、实地勘察的艰辛,没有一次又一次地推倒重来,规划“四性”原则的形成也许还要很久。落在纸上,规划是名词;而形成蓝图,规划首先得是动词。
要重建,更要提升。灾后重建规划,好在运用了成都近年来统筹城乡发展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经验,好在体现了“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好的规划是龙头。从悲情五月到火热十一月,全套重建规划的出炉不过短短半年时间;两年来的灾后重建,规划更是贯穿始终,到如今,美丽的城镇和乡村在成都不断显现。
由市政府政研室、国家统计局成都调查队联合开展的《2009年成都市灾后重建情况民意调查报告》显示:9成受灾群众已习惯现居住地生活,感到购物方便、劳动或工作方便,超过9成受灾群众评价生活质量已经恢复甚至超过震前水平。群众的评价是最有说服力的,规划图上的框框线线正转化为老百姓的切身感受,对辛勤操劳的规划人员来说,最大的安慰莫过于此。像他们那样加快灾后重建 程锦坪
从上周开始,本报连续刊发了有关基层党组织的先进典型报道。我们看到,成都市基层党组织在加快灾后重建的工作中发挥了极大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与基层群众一道,在废墟中挺立、在不屈中前行、在感恩中奋进。用广大人民群众的话来说:地动山摇,他们是坚强的堡垒,灾后重建,他们是挺立的脊梁。
是他们,忠实地把市委、市政府“以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科学推进灾后重建工作”的发展理念转化成了实际成果。在都江堰市天马镇,镇党委书记竹柯率领广大干部群众,因地制宜,探索出了“拆小院、并大院,依托林盘搞重建,节约耕地谋发展”的平坝区农房重建新路子,用这套办法,他们保护了耕地,盘活了土地资源。重建中的资金缺口是个大问题,“拆小院并大院”这一招,腾出了用地指标,再加上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政策,不仅全镇新增农业用地1850亩,还换来了2.8亿元挂钩资金。
是他们,把灾后重建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灾后重建中,竹柯们依照成都市调整城乡空间形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思路,结合本地区的实际状况,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千方百计谋划现代农业之路,在重建的同时,不仅把土地、水、生态保护好,还扎实推进基础设施项目、农业产业化项目。如今,天马镇31个川西林盘农房重建点告竣,村民们的新居中,不仅有着川西林盘的田园风光,还有一应俱全的现代化公共设施:天然气、自来水、光纤电视、现代化卫生间;同时,一个规模上万亩的现代农业基地也拔地而起。天马镇所展示的是全成都大大小小正在发生巨变的基层乡镇的缩影。
是他们,在重建工作中,始终凸现群众的主体地位,尊重群众意愿。挺起胸膛,他们是基层群众的主心骨,蹲下身子,他们是乡里子弟,不仅敬父母,而且敬乡亲。为了摸清群众选择哪种重建方式,竹柯带领镇党委、政府一班人,“领导干部包村,机关、村组包组”,走村入户,用院坝会、乡村夜话等方式,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他时时想着群众的利益,从没把灾后重建当作“面子”工程,他说,如果不尊重老百姓意愿,不为老百姓谋利益,将来自己要“耳根子发烧”。
如今,成都市3147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工2276个,累计完成投资683.9亿元;住房、道路、水利、电力和通讯等城乡基础设施重建基本完成;灾后农房重建已建成135857户,完成总量的99.42%;灾后城镇重建已竣工37536户,完成总量的87.38%,“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已然在望。然而,最后的攻坚中,责任依然重大,同志仍需努力,树先进就是要形成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我们期待涌现更多像竹柯这样的基层党组织先进典型,齐心协力,共同创建一个更加美好的新型城乡形态。都江堰 重建新城乡 迈向田园城市
地震灾后恢复重建1031个项目,规划总投 资 398亿 元 ,到2009年底,已竣工827个,完成投资280.6亿元,完成恢复重建目标任务的70.5%,投资总量和投资进度位于四川省极重灾区 (市)县前列;2009年,荣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桂冠……一组组铿锵有力的数字,一项项可管窥城市巨变的荣耀,昭示着都江堰市正大步向着把灾区建成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样板和试验区建设示范的目标迈进。
“经过20—30年的努力,率先将都江堰建成成都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需要分三步来实现。要实现这个目标,第一步是经过3年的努力构建新型城乡形态;第二步是经过5—8年时间,初步建成国际旅游城市;第三步是经过20年左右的努力,最终建成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示范区。”目标高远,步履坚实,市长助理、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描绘出了一幅都江堰未来美好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