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之城 刘建国 摄
湘江穿城而过。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2007年12月,湖南长株潭城市群获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3年来,长株潭“3+5”城市群坚持先行先试,不断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新路径。“两型”建设从长、株、潭3市,拓展到“3+5”8市,进而向全省推进。湖南,正为中国乃至全世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新路探索经验,为中国唱响科学发展的主旋律贡献力量。
让我们回首3年探索之路,向您呈现探索路上的精彩。
1
搭建平台推进“两型”建设
关 键 词 省统筹、市为主、市场化。
创新之举 省统筹,省里成立高规格领导协调委员会,集中抓好重大规划编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标准和规范制订、重大区域性项目协调。市为主,以各市为实施主体,把改革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市场化,以市场化为取向推进改革,大力推动融资主体、项目、条件和融资手段市场化。部省合作,已有34个部委、71户中央企业在试验区布局实施规划环评、排污权交易、节水型城市等50多项改革试点。全民参与,创建“两型”机关、园区、企业、村庄、学校,倡导低碳生产、低碳消费。
“两型”经验用法律规范,用法治“护航”。在全国率先为“两型”试验进行地方立法——《关于保障和促进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作的决定》,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先后出台70多个文件规范并支持“两型社会”建设。
在全国率先编制了“两型社会”建设统计评价指标体系。 7月21日,省长株潭两型办牵头制定的“两型社会”建设6项试行标准新鲜出炉,涉及“两型”产业、企业、园区、县、镇、农村六大类,标准特色鲜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占企业总收入比例不低于70%;LED灯饰普及率不低于45%;太阳能普及率不低于60%……这些标准会根据现实状况,动态修订。
市场化模式解决建设融资瓶颈。组建湖南投资发展集团,带动市县融资平台建设;组建区域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华融湘江银行,发挥重要的融资功能;设立“两型”产业基金和长株潭两型城市发展基金,总规模300亿元,将撬动3000亿元社会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