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明月映江阁。 吴明虎 摄
湘江岸边繁华城市。 本报记者 刘尚文 摄
2
探索,直面困难永不停步
河似母亲,江如地脉。一江碧水,岂容玷污?
湘江流域水污染引起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1978年,湖南省有关部门将《湘江流域污染治理》调查报告上报给中央,中央明确指出,湘江环境治理要先行一步!
然而,作为先行者,探索之路注定荆棘丛生、困难重重。面对30多年的湘江治理之路,省环保厅厅长蒋益民感慨良多。他说:“湘江治理之初,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清楚湘江的底细,为此,我省花费了将近10年的时间,开展对湘江的研究和调查。”
——1979年5月,湖南省环境保护办公室邀请中国科学院、有关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共36个单位拟定《湘江污染综合防治科学研究计划任务书》。
——1980年,《湘江污染综合防治的研究》列入1980-1981年全国重大科研项目计划。
——1983年,省环保办组织省监测中心站、省环保科研所进行“湘江水质规划研究”,提出了湘江干流按区段确定的纳污总量控制标准,以及湘江各支流入江口及排污口的污染物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标准。
……
10年努力,我省基本上弄清了湘江存在的环境问题,也拟定和编制了全流域环境保护的重点,但是如何让规划变成现实,让美丽蓝图变成一个个污染治理工程,资金紧缺成了最大的“拦路虎”。
在财力十分有限的年代,筹资的目光自然盯向了“外方”。1989年初,我省正式提出“湖南的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要争取世界银行贷款”的思路。然而,经过4年漫长的申请,由于1993年春世界银行削减了给中国的软贷款,最后等来的是“一场空”。
争取世界银行贷款不成,我省又改向申请日元贷款。经过多方努力,1996年,总额度为1亿美元湘江治理日元贷款项目正式启动。其中包括水口山矿务局、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湘江氮肥厂、湘潭钢铁公司、湖南铁合金厂等工业治污项目,以及城市污水、生活垃圾和燃气工程等,它们成为改革开放后湘江最早一批重点环保项目,目前还在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