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湘江水问题,根子在岸上
“三吨炸药架到冶炼炉上,把冶炼炉炸了!”
站在灰蒙蒙的小冶炼厂里,严兴德果断下令。
这一幕发生在两年前。永州市蓝山县一家列入关停名单的小冶炼厂在关停期限下达后,拒不关停。最后通牒之后,时任蓝山县县长的严兴德带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相关职能部门进入冶炼厂现场指挥,冶炼炉轰然倒下。
“这给列入关停企业名单的企业主以极大震慑。”永州市的关停任务最终按时完成,困扰这座湘江源头城市的小造纸、小冶炼、小水泥企业得以有效遏制。
湘江沿岸,大小企业星罗棋布。沿线长沙、株洲、湘潭、衡阳、郴州,大多为国家“一五”时期和“三线”建设布点的老工业基地。有色、化工、钢铁、采选、冶炼等重化工业集中,成为重点污染源。
“湘江水环境问题,表现在水中,根子在岸上,本质是发展方式粗放。”省环保厅副厅长王会龙在其调研报告中称。要还一江碧水,必须改变长期以来的粗放发展模式,进行产业整治,控制污染排放。
产业整治,首先从治小、治散、治差开始,对高消耗、高污染、低科技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企业踩“刹车”。
“环保风暴”在湘江流域暴风骤雨般刮起。“中国银都”永兴首当其冲。
永兴白银产量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一,冶炼业一度十分繁荣,但大多是小打小闹,“家家点火,户户冒烟”。当地人形容,永兴就像一个处处冒泡的大染缸。
永兴被列入全国重金属重点整治县市。永兴县委书记陈方敏坦言,“这是个惨痛教训。”
痛定思痛。永兴展开“地毯式”的整治,先后关闭119家非法冶炼企业、200多家非法冶炼小作坊,炸掉 130多根烟囱。谁打招呼、谁说情都没用。
并非只有散、乱、差的落后企业遭遇整治,一批布局不合理的企业也被勒令搬迁,为结构优化“让路”。
10月15日中午时分,株洲市明珠选矿药剂有限公司偌大的厂区一片寂静,草木疯长,刺鼻的“臭鸡蛋”味(硫化氢)弥漫空中,主体生产几乎全线停工。
由于地处株洲主城区,过去散发难闻气味的明珠选矿药剂厂一度遭到市民强烈投诉。2008年,在环保部门干预下,药剂厂停了2条生产线,今明两年内,将全部搬迁至攸县工业园,通过新上环保装置解决废气问题。企业负责人说,搬迁后企业采购成本、物流成本都要增加,但我们认了,搬!
按照统一部署,湘江产业整治实行“五个一批”措施:取缔关停一批违法企业;淘汰退出一批落后企业;停产治理一批污染严重企业;限期治理一批重点污染源;搬迁一批布局不合理企业,共涉及企业1243家。
治理决心不可撼动。3年来,环保部门多次祭出“区域限批” 这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湘潭县、东安县、永州零陵区、耒阳市均曾为利剑所指。
这样的背景下,铁腕治污的故事,在湘江沿线不断上演——
在位于永州东安县的湘江支流石期河,当地政府强力整治矿区非法采洗矿和浑水下河行为,关停非法采矿点360余处,使石期河由原来的劣五类水标准变成现在的二类水标准。
在常宁,2006年迄今,共关闭73家污染严重企业,对86家企业进行限期(停产)治理,“整治范围之广、力度之大、程度之深,为常宁有史以来未有。”
在株洲市,28家冶炼、化工等重金属污染企业被关闭,由此减少GDP收入达20多亿元。
……
一位被勒令停产整治的私营企业主感叹:没想到政府决心这么大,力度这么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