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游与下游同治,破除“水权”困惑
从绿埠头的湘江水来看,这是一泓好水。只不过,作为一种公共物品,“水”的产权难以界定。湘江也是如此。
从永州开始,郴州、衡阳、娄底、株洲、湘潭、长沙、岳阳——湘江流经8个城市。
8个城市,谁都有权利使用湘江水。但过度使用造成的污染成本却由所有使用者共同承担。上游城市和下游城市“利益独立”和“产权不清”带来的环保困惑,成为湘江治理的一只拦路虎。
长株潭三市在这个问题上率先破题。
作为湖南核心经济圈的三市,长株潭三市沿湘江呈“品”字形分布,三市纳污江段与饮用水取水江段交错,株洲霞湾港下游6公里、湘潭竹埠港排污口下游10余公里,分别是下游城市湘潭、长沙的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流只需几小时。
“那次,长株潭三市来了一个‘环保三结义’!”湘潭市环保局局长陈铁平介绍,2006年6月28日,长株潭三市环保局局长首度握手,共同签署了一份《长株潭环保合作协议》。
根据这份协议,相距仅10余公里的三市开始突破过去各自为战的局面,在三市湘江交界面实行水质在线监测,建立上下游水环境管理机制。
到了2008年6月2日,在湘江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工作会议上,湘江流域8市市长向时任省长周强递交了湘江污染治理责任状,湘江污染整治进入多部门配合、沿江8市同防同治的新时期。上游城市的市长对进入下游的水质安全负责,成为一条刚性的措施。
首当其冲的就是永州。
追根溯源的“倒逼机制”,给上游城市套上了“紧箍咒”。永州市市长龚武生在多个场合斩钉截铁地表态:上游,理应交好水给下游!
9月26日,记者从永州市零陵区廻龙塔码头上船,顺潇水而下直至萍岛。湘江蜿蜒至萍岛,和潇水汇合,结束了上游的旅程。
湘潇融聚,春涨萍洲,曾是文人骚客笔下的胜景。然而,这里也曾是零陵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一片片废弃的厂房,一根根“闭嘴”的烟囱,都曾见证当年的“繁华”。
零陵区提供的数据表明,2009年,该区关停了一批高能耗的小企业,取缔了3家高污染企业,关停了16家污染物超标排放企业。
“原来零陵氮肥厂、农药厂都在这里,现在全关了,准备搞沿江风光带。”永州市环保局副局长黄初成指着清澈的江水自豪地说,“3年过去,我现在可以说,永州交给下游的水,是二、三类的好水。”
出了萍岛的湘江,日夜北上。伴随着不息的湘江涛声,上下游8市同力治污的局面已然形成——
衡阳水口山,重点治理采选冶企业的废渣、废水、废气,关闭污染严重的小冶炼企业;长沙坪塘,分批次关、停、转移13家“三高一低”企业,污染产业实现基本退出;株洲清水塘,启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试点;湘潭竹埠港,实施冶炼、传统化工、染料等高污染产业整体退出……
奔腾千里,湘江在岳阳市湘阴县濠河口分为东西两支,至芦林潭汇合,缓缓地注入洞庭湖。
“3年多来,为了把住湘江入洞庭的最后一关,我们拒绝了各类污染企业项目30多个。”站在濠河口,湘阴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正仁给记者说了一个这样的故事——
2009年,20多个温州老板看中了湘阴丰富的农产品资源,准备集体落户湘阴从事食品加工业。在发展愿望迫切的湘阴县,这是一个不小的招商引资项目。
要,还是不要?在反复权衡,特别是听取了环保部门的意见后,湘阴的决策者们认为,这些企业会造成湘江水质污染,又一时拿不出切实可行的污染治理方案,不能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