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经济强国
滚动新闻

新中国水利事业:改造山河的雄奇华章

2009-08-19 12:00

一座座“长虹”凌空飞跃,一条条“巨龙”逶迤向前,一片片绿洲奇迹般诞生,一个个民生水利工程润泽山峁……新中国成立60年来,掌握了命运的中国人民以空前的力度重整祖国万里河山。在彻底告别了旧中国水系紊乱、堤防残破不堪江河状况的同时,中国的治水思路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大转变。

善治国者之基:60年来,国家投入上万亿元开展大规模水利建设,一项项水利重点工程为时代的发展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成为促进国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造福人民群众的历史丰碑

新中国成立以前,偌大的国土上只有22座大中型水库和一些塘坝、小型水库,江河堤防只有4.2万公里,几乎所有的江河都缺乏控制性工程。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安民兴邦的大计。“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防范水患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兴修水利任何时候都不能松劲”……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和政府把水利建设放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一个崭新的时代孕育了一大批经典水利工程:

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可以使长江荆江段防洪标准达到100年一遇,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年通航能力提高四五倍。

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可大大缓解花园口以下的防洪压力,使黄河下游防洪标准从原来约60年一遇提高到千年一遇,基本解除黄河下游凌汛的威胁,同时,有效减少泥沙淤积,发挥供水、灌溉和生态修复等作用。

南水北调工程——作为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将有效解决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实现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统筹规划调水区和受水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中华大地可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配置格局。

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这个淮河中游最大水利枢纽的建成,结束了淮河中游无防洪控制性工程的历史,实现了沿淮人民的百年夙愿和几代治淮人的“世纪梦想”,标志着淮河流域整体防洪保安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大型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是科学防控洪水和调度配置水资源的重要手段,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和象征。如今,在曾经桀骜不驯的大江大河两岸,矗立起浓荫覆盖的“万里长城”。上百条巨龙似的新开运河正按照人们的需要吞波吐浪,把洪涝之灾变成了灌溉和舟楫之利。

水利部部长陈雷介绍,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水库8.6万座,堤防长度28.69万公里,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的能力。全国639座有防洪任务的大、中、小型城市,有近299座通过防洪工程建设达到设防标准。1949年以来,全国防洪减灾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达3.93万亿元,减淹耕地1.6亿公顷,年均减免粮食损失1029万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