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要闻
|
收音机故事:从“话匣子”到数字音频广播[图] 2009-08-13 17:18
中国收音机60年大事记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北京新华广播电台(即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进行了实况广播,各地人民广播电台同时转播,大典的盛况通过收音机传到了全国的城市和乡村也传向了全世界。但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刻,中国民族无线电工业发展严重滞后,收音机几乎都是国外品牌,国内无线电制造企业只能以进口整套散件方式进行少量生产。拥有收音机对于普通家庭来说还是不切实际的奢望; 1951年3月1日 中国第一个专业电子管厂——南京电工厂成立; 1952年11月20日 中国第一套国产收音机电子管在南京电工厂研制成功; 1953年3月25日第一台全国产化电子管收音机“红星牌502型”在南京试制成功,结束了我国只能依靠外国元器件装配收音机的历史; 1956年11月 中国第一只晶体三极管在中国科学院北京应用物理研究所诞生; 1958年3月11日 第一台国产半导体收音机在上海试制成功; 1958年5月1日 中国第一座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即今中央电视台前身)开始试播,同年9月2日正式广播; 1958年7月 中国第一台晶体管车载收音机诞生,并于9月装配在国产凤凰牌轿车内; 1958年 国庆前夕,中国第一台袖珍式半导体收音机在哈尔滨研制成功; 1959年 国庆前夕,300台ST2-1-1型晶体管收音机从上海无线电器材厂下线,国产晶体管收音机首次实现商品化; 1965年 半导体收音机的产量超过了电子管收音机的产量,收音机开始在中国普及; 1980年左右 收音机进入千家万户,广播事业发展迎来黄金时期; 1982年左右 出现了集成电路收音机、硅锗管混合线路收音机; 1985年至1990年电视机、卡带式录音机开始普及,收音机在家中的地位逐渐被电视机替代。晶体管收音机销量萎缩,电子管收音机趋于淘汰。此时,收音机的款式已开始从大台式转向袖珍式、组合式方向发展。特别是在突破了调频、立体声、集成化等关键技术后,收音机更新换代速度进一步加快; 1991年至1999年随身听、CD机、VCD机逐步进入普通家庭,收音机销量继续下滑。而随着经济生活的日渐频繁和中国汽车保有量的持续上升,车载收音机在广播事业的“寒冬”中异军突起,交通广播和经济广播成了各地听众最为熟悉的频率之一; 2000年前后至2005年以DSP(数字信号处理)芯片技术、二次变频为特征的新技术推动了广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SP集成电路技术带动了收音机向模块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而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渗入,网络与传统音频广播既相互竞争又日渐融合; 2006年至今主打与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相结合的卫星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和数字音频广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部分地区试用。这种俗称为“手机电视”的技术,不但与传统收音机一样方便携带便于移动,还同时具备节目点播、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的接收功能。可以说,以数字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广播,将成为传统音频广播的“接班人”。相信在不久之后,模拟信号广播也将在中国退出历史舞台,各种媒体形态的融合将进一步加速,传统的音频广播也将难以和电视、网络以及报纸等媒体划清界限。 编辑:宁波 来源:科技日报(记者 王小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