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线 > 要闻
|
收音机故事:从“话匣子”到数字音频广播[图] 2009-08-13 17:18
2000—2009: “老广播”也有新春天 2000年之后,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两样东西,开始渐渐为中国普通民众所认识。“ICQ”“BBS”“IE”……这些单词也开始出现在人们日常的谈话当中。与收音机的命运相似,同样火爆了10年左右的电视也日渐走向了边缘。网络和计算机的结合深刻而有力的开始改变着整个社会的结构和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不少学者忧心忡忡的宣称,报纸、广播和电视这些传统的媒体都将不是网络的对手,面临着被历史淘汰的命运。 早已落入冷门、面临寒冬的中国收音机制造业和广播事业又将何去何从? 2000年开始,各地的广播电台纷纷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站和网络直播平台,并同时向平面媒体扩展。网络在与传统广播抢夺受众的同时也帮助传统广播打破了地域限制,增强了与听众的交流和互动。 在技术方面,以DSP(数字信号处理)、二次变频为特征的新技术继续推动了广播技术的发展,特别是DSP集成电路技术带动了收音机进一步向模块化和个性化方向发展。现在的收音机开始变的“随处都是”,电视、MP3、手机、闹钟甚至连手表、耳机都内置收音模块,人们几乎已经数不清家里到底有多少设备可以当做收音机来用。 在向小型化和模块化发展的同时,主打与手机和其他移动终端设备相结合的卫星广播、移动多媒体广播和数字音频广播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在部分地区试用。用更通俗的话来说这种技术就是“手机电视”。虽然称为“电视”,它却更像是网络、电视和广播的混合体。与传统声音广播相比,这种广播具有能与CD相媲美的高清晰音质,并可接收图像、视频和文字。在节目选择上也更为灵活和自由,允许用户随时点播自己喜欢的节目。 可以说,以数字和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新一代广播,将成为传统音频广播新一代的“接班人”。借助新技术古老的收音机终将迎来自己崭新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