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新闻标签: 北京 重庆 大连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 黑龙江 河南 湖北 湖南 吉林 江苏 辽宁 四川 山东 上海 陕西 深圳 天津 新疆 云南 浙江
中国在线 > 推荐阅读
滚动新闻

【系列解答】不改革没有出路 改革不是私有化

2009-04-16 15:09

“公有”不等于人人直接所有

问:有人认为,老百姓没有对国有资产使用、管理和分配的发言权,也无法从国有资产的增值中获利,公有制经济的“公有”体现在哪里?也有人认为,公有制意味着人人所有,应当把公有财产如国有企业的股份平分到个人手中,使人们分享公有制创造的财富。应如何看待这些观点?

孔泾源:认为老百姓没有从国有资产的增值中获利的看法,显然是不正确的。老百姓从国有资产增值中“获利”,是通过企业将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财政、再由政府统一将其用于经济社会发展包括人民生活水平改善来实现的。其中,用在义务教育、基础医疗和公共卫生、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廉租房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投入,是直接惠及老百姓的。

公有制经济的“公有”,体现在人民对国有或集体资产的所有权及由其所决定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上。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创造并属于全民所有的。但在实践中,全民不是人民个体的简单叠加,人民不能以个体的形式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全部权能。而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能享有和行使民法上具体实在的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利。这就客观要求有一个明确的人格化的主体——国家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即将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分别代表国家对国家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

张宇:平分公有资产的主张错误地理解了公有制的含义。我们所说的公有制,是指全体或部分人民的共同所有制。在这种所有制关系中,每个社会成员都是所有者,但都不是独立的所有者,只有联系起来才能成为共同的所有者。

公有制经济的“公有”性主要体现在:第一,人们平等占有生产资料,任何人都只能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相应报酬,而不能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垄断获得收益。第二,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国家作为社会的代表对国有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维护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第三,企业内部不存在资本与劳动的对立,企业的劳动者和其他相关利益主体可以有效参与企业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实现效率与公平的有机结合。通过进一步探索和努力,做好这几个方面的工作,公有制的优越性就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来。

但是,如果把公有财产如大型国有企业、农村集体土地分到个人手中,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实现了社会公平,实际上却把公有制转变为个人私有制。这种个人私有的财产,会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迅速集中到少数人手中,所谓的“人民资本主义”最后无一例外地都转变成了垄断资本主义。例如,上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通过给每个公民发放私有化证券全面瓜分公有财产,其结果并没有使绝大多数人变成所有者,哪怕是名义上的股东,却使极少数人一夜间成为亿万富翁。

我国搞私有化意味着倒退

问: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都是实行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我国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

孔泾源:马克思评价所有制的标准有两条,一是生产力标准,一是价值标准。按照这两个标准,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制度必然会导致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对抗性矛盾,产生贫富两极分化和阶级剥削现象,出现阶级矛盾与斗争。实践证明了马克思的判断。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大规模私有化使这些国家经济发展急剧倒退,大部分民众生活水平下降。有资料表明,乌克兰在推行私有化改革的10年中,国民经济倒退60%。目前,世界上大部分搞私有制的国家都是经济社会落后的国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只占其中的百分之十几。而这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对资本主义制度的局部改良,比如发展社会保障体系,来缓和社会矛盾和阶级冲突、实现生产力发展的。但从资本主义世界反复出现、程度不断加深的经济危机看,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生产力发展之间存在着内在的、不可调和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探索并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这是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的。当前,我们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但由于基本经济制度等方面的优越性,我国金融体系运行稳健,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历史的和国际国内的经验教训都告诉我们,我国决不能搞私有化,不能放弃已经被实践所证明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而搞倒退。

张宇:上世纪80年代以后,在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支配下,许多国家掀起了大规模私有化浪潮。然而,苏东剧变后国家经济的持续衰退、拉丁美洲新自由主义神话的破灭以及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都表明,全面私有化以及私有制不可能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和谐平衡,相反会导致劳动与资本的对立、财富占有和分配的两极分化以及对大众利益的损害。特别是私人垄断资本和金融资本贪婪本性的恶性膨胀及其与现代信息技术和全球金融市场的结合,具有极大的掠夺性、投机性和破坏性。当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对部分金融机构实行国有化,虽然不会改变资本主义经济的性质,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地解决危机问题,但它却说明不顾一切的盲目私有化是有害的。历史经验一再证明,一个国家的制度选择要与本国的国情相适应,照搬别国模式不可能有好的结果。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中国在线: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中国在线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663、8488356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