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DAILY 首页  
 
 
 
 
 
迎接国庆 开国大典亲历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图)
[ 2009-08-25 16:48 ]

迎接国庆 开国大典亲历者讲述自己的故事(图)
开国大典亲历者韦士平

韦士平

与薛成栋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辽宁大连的,还有一名老人,韦士平。他一辈子在东北工作。他所在的辽宁辽阳石化公司是东北的大型化工企业。与他一起去参加开国大典的很多清华学生,都在那里工作了三四十年。韦士平告诉记者,“我记得清清楚楚的,就是经过天安门的时候,我们就喊,毛主席万岁万万岁,当时毛主席很高兴,毛主席就接过了话筒,用湖南口音就讲,清华同学师生员工好,清华同学好,我们就鼓掌,完了又喊口号,这样情绪很热烈高涨的,我们就走过了天安门,大家都很高兴,中国人是从旧社会,苦难中过来的,来了共产党,劳苦人民都获得了解放,从此就有好生活了,所以大家都很高兴。”

参加开国大典时,韦士平是清华大学化工系2年级的学生。他说当时新中国颁布的很多经济措施,使很多像他这样的普通民众得益。韦士平说:“学生待遇都是什么都管,管吃不花钱,饭菜随便吃,当时就要求你,好好学习,将来服从国家分配,建设新中国,所以那时候,同学情绪都很高。”

韦士平的父亲是一名出生于东北农村的工程技师,对子女的要求就是用功读书,改变生活的命运。韦士平以前几名的成绩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辽宁工作,并被派往我国自主投资30多亿元兴建的,东北第一个大型的化工企业。韦士平说:“毛主席圈定的是一个大项目,当时全国是数二的大项目,第二大项目投资额,当时的话,有一句话叫,毛主席圈定我施工,建设辽化多光荣。”

建国初期,国家大力构建东北工业基地,在人力财力上都配备强有力的支持,就是为了以最快的速度建设新中国的工业城。韦士平表示:“当时最初的时候,建设是挺苦的,我也穿了个胶鞋在泥水里淌,完了很快,建成了一个现代化企业,我们那时候工作,很勤奋很累,记得那时候是夏时制,提前一小时,我就是六点就起来,也就是现在的,五点就起来,这就上机房去干活。”

现在,韦士平所在的辽宁辽阳石化集团仍然是东北一个年盈利超过10元的大型企业。工作期间,不仅能熟练的使用英语还掌握了德语俄语和法语。他的文章在一些国际学术杂志上刊登过。他始终相信,科学技术知识能够改变个人的命运,也能造就一个国家的强大。韦士平告诉记者,“我是1929年,生长在沈阳一个农村,我两岁的时候,1931年,“九.一八”事变,我妈妈就抱着我坐火车进关了,从此就在关内流浪,所以我很思念,我的家乡东北

每当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当时我心就很感动,有时候就要落泪,我想今后生活,还会越来越好,我就最羡慕,我的外孙外孙女,我说你们将来长大以后,那要比我好得多,现在的生活就很好,将来生活还要更好,可能那时候,我就赶不上了。”

退休以后,韦士平买了一部摄像机,两箱磁带,只要厂里有什么活动,邻居有什么喜事,他都要去拍,可他却很少给家里人拍录像。他向我们透露,自己就是要多记录下一些现在的社会生活,这样等外孙外孙女长大了,也能知道他们的幸福是从哪里来的。

采访中,很多亲历过开国大典的老人,和我们说到开心事,总是开怀大笑,而聊起伤心的往事,老人们也常常会潸然泪下。可在陕西农村工作了五十四年的王云孝,虽然在采访中说的最多的是流泪,但他在镜头前却没有留下一滴眼泪。

王云孝

王云孝告诉记者,“毛主席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那个喇叭大得很,这么大的喇叭,可把人高兴的很。”

七十三岁的王云孝老人,19岁时有幸以中央团校学员的身份参加了开国大典。1950年他被分配到寒冷边远的陕西凤县搞农村工作,面对恶劣的条件,他流泪了。王云孝说:“到县街道一看没有人,我心里就凉了,掉眼泪了,难受的不得了,不想在这儿干,想到大城市去,想大城市。”

在组织的帮助下,年轻的王云孝慢慢适应了当时边远山区的恶劣环境,但农民艰苦的生活条件又让他流泪了。王云孝说:“第一次下乡农民给我吃的那个饭没有盐,我说老乡你们把盐忘了,他说我们几个月都没有吃盐了,没有咸盐吃,吃甜饭,确实可怜,凤县的人刚解放的时候,没有吃的,没有喝的,炕上都没有被窝盖。冬天只能靠热炕烤火。心里难受得很,就哭了。”

面对困难,国家派出搞西北建设的干部,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乡村没有公路,干部进村只能步行。王云孝告诉记者,“一天走过150华里路,粪这里背篓,那山高得很,高的很,七八十斤就背上,上坡。把我们公社的干部都累得休克了。干部干劲很大,都整得休克了,赶紧抢救。”

当时基层干部不怕累、更不怕脏的精神又让王云孝感动地留下了眼泪。王云孝表示:“山西来的支援西北的一些老同志,下乡也是和农民一样干活,把我感动得,我流下了10几次眼泪都不止。”

王云孝老人先后担任过公社党委书记,县供销社主任等职务,他说不后悔在凤县扎根了五十四年。王云孝说:“凤县农村现在变化也大,农民的收入也有增加,变化很大,但是还没有达到小康。还有一些比较困难,还有一些困难户。说老实话,过去孙中山说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王云孝在凤县农村工作了几十年,前后哭过了十几次。然而,老人留给我们的却是爽朗的笑声。现在他的五个子女都在城里工作,也要老人搬进城去。但王云孝一直坚持住在农村。他说,哭了这么多回,对凤县有了感情,对农村的生活也习惯了。下面让我们再来认识几位开国大典的亲历者。

这些开国大典的亲历者,都是平凡的老人,但他们点滴的回忆,却为我们勾勒出了共和国所走过的足迹。55年前,他们在天安门广场,振臂欢呼,挥洒的是一个民族的自信,而55年后,老人们在镜头前流露出的开朗和豁达,其实也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不是因为他们参加过开国大典,而是因为他们知道,共和国的历史正是由无数像他们这样平凡的人创造出来的。

编辑:马原 来源:CCTV《经济半小时》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祝福  
 


  海外看中国  
世界的“中国观”:西方60年的中国故事
>> 详细

  手机留言 更多
  • 1381***5948:希望我们的国家再也不要遭受“512”这样的特大自然灾害。
  • 1581***2838:台湾,你妈妈60大寿,喊你回家吃饭。
  • 1376***6312:想去北京看国庆庆典。
  • 1354***4713: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好更强大。
  • 1582***1029:中国,加油!
  • 1331***3113:愿我们的祖国繁花似锦,岁岁昌隆!
  • 1381***1395:60年沧桑见证中国巨变,愿我们更加自信自强。
  • 1358***7650:台湾早日回归,中国和平崛起。
  往期回顾 更多

 
| 关于中国日报网 | 关于中国在线 | 发布广告 | 联系我们 | 工作机会 |
版权保护:本网站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站独家所有,
未经中国日报网站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