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新中国的成立 一生难忘的“兴奋”
好不容易等到临近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同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全体委员沿着天安门古砖梯道拾级而上。当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时,30万群众立即沸腾起来,欢呼雀跃,无数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招展,场景十分壮观。
下午3时整,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毛泽东主席走到麦克风前,庄严地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随着话筒里阅兵指挥部的命令,54门礼炮轰鸣28响。
28响代表28年革命历程。“那一天,我们在下边听着,每一声大炮都把心里头震得跳起来了。”何燕凌的声音高亢起来,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在座位上动了一下,恍若再次经历震颤。接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宣布了主席、副主席和56名委员的名单。听着这一个个代表着当时全国各方面的民主力量、象征着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名单,何燕凌说:当时心情激动不已,心想:“真是把各方英才都团结起来了!”“真是一个民主政府啊!”“从此人民当家作主了!”“我们多年向往的民主自由的新中国终于诞生了!”。
之后的阅兵更是神来之笔。几十架飞机编成整齐队形从天安门上空呼啸而过,气势磅礴。广场和城楼上长时间地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与欢呼声。“中国人民终于有了自己的空军”,“我们自己的飞机就这样飞过来了,真神气啊!”
那一刻,何燕凌想着:自己和朋友们一直苦苦奋斗的,当年毛泽东主席赞赏的罗斯福提出的“四大自由”——言论自由,信仰自由,不虞匮乏的自由,免于恐惧的自由,就在眼前,富强民主的新中国就在眼前。
何燕凌说,这是他有生以来第一次见到如此壮观的场面。他实在太兴奋了,心中有太多感触想诉诸笔端,仪式结束后已是晚上,回到报社立即着手编排第二天的报道版面,又是一个通宵,却仍然不觉得疲倦。
10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前一天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报头两侧醒目的位置上刊登的是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和朱总司令阅兵的照片。左下角则是题为《不可战胜的人民国家》的社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一时间,全国上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这正是何燕凌等编辑们一夜奋战的成果。
1949年10月1日,对宋铮来说,则留下了难以弥补的遗憾。当时她正在休产假,领导担心她身体虚弱支撑不住,没有批准她参加开国庆典仪式队伍。但是,当庆典开始的时候,她在院子里面听到长安街上大喇叭传出的声音,还是忍不住走出家门。宋铮说,当时我心想,新中国成立了,这么重大的集会,在北京城里却去不了,真是太遗憾了!我放下孩子走到院里,再走到王府井大街南口看了一会儿,再回来看看小孩。描述这一切时,她的眼神和语气中充满叹惋,我们都感受到了她心中的遗憾。但是,这些年跟随新中国一步步走来,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亲历着、见证着中国人民在解放后经历了许多原先未能料到的曲折和劫难,走到改革开放的新时代,绝大多数从贫穷走向安康,中国成为举世注目的经济总量居于第三位的国家,宋铮内心的宽慰远远超越了当年与庆典失之交臂的遗憾。与此同时,他们希望为后辈做点事的心愿也越来越强烈。
2006年,已届耄耋之年的何燕凌和宋铮开设了博客,希望以自己的经历激励年轻人。何燕凌写道,“人生的长途有欢乐也有忧伤/有阳光有风雨也曾迷茫/到暮年依然心潮激荡/怎能放得下当年追求的理想!”
在这个温暖的午后,看着老人恬静的面容,品味着他们时时闪耀的睿智,感受着他们因充沛的思想洋溢的神采,我们读出了生命和岁月的力量,正是:“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编辑:马原 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