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庆典仪式之前漫长而喜悦的等待
在两位老人一生中,1949年的开国大典是不能忘怀的一笔。回想往事,两位老人感慨良多,跟随老人的思绪,我们“回到了”1949年。
那一年,随着各地陆续解放,一个崭新国家的蓬勃气息激动着每一个人的内心,几乎整年都处在一种令人欢欣鼓舞的喜庆氛围中,彷佛每一天都是庆典,都在过节。新政协的召开和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建国纲领的制定,特别令人兴高采烈。1949年8月人民日报升格为中央党报以后,何燕凌仍然担任人民日报版面编辑,每天上夜班。那段时间许多重要评论都须送中央领导审核,取回已是凌晨三四点钟,还有一系列后续工作要做。有时中央有重要文稿要发表,工作时间会更长一些。很长一段时期内,何燕凌和同事们的工作时间都是晚8点到第二天上午8点。9月30日工作更为紧张了,大家都为第二天的大典报道忙碌着。“第二天就要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央党报当然一点错也不能出。”
回想起10月1日当天的情景,动人的光彩在何老的脸上荡漾开来。那天报社里的人都很兴奋,好不容易等到报纸大样检查完毕,还未开印,他们就急不可耐地跟随报社的队伍出发了。队伍进东华门,然后在天安门附近的胡同停留。这时广场还没完全布置好,大家只能在胡同里等着。参加庆典的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广场上,一部分是占多数的参加游行的人。广场布置完毕后,大家进入广场有序地排队,东边是政务院人员,西边是中直机关人员,其他各界群众在长安街南侧的广场上列队。
何老向我们讲述,当时没有观礼台,就是临时搭了两个台子,一个是指挥台,另一个是为苏联艺术团准备的礼台。当年广场上的旗杆要比现在的小得多,但是当时就觉得很高了。庆典当天早晨是阴天,上午还下了一点小雨,大家都在雨中守候着。下午却放晴了,实在是意外的惊喜。
上午10时,一切准备就绪,广场上人山人海,到处都是热情的欢呼声和嘹亮的歌声。大家都望眼欲穿,互相热切地询问着,什么时候开始,怎么还不开始。午饭也是在广场上解决的,报社统一带了馒头分发给大家,那个年代能吃上这个已经很开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