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消息:英文《中国日报》12月23日报道:2003年夏季的某一天,香港尖沙咀大街上,一个自称是某模特公司的女“星探”瞄上了Chris Chan(陈女士),该女“星探”拦下了陈,以是否想成为一名商业模特为诱饵询问她,当时生活压力较大的陈女士在对方的种种诱骗下,最终欣然接受了该“星探”的邀请。
当时的陈女士还是单身,房贷还款压力很大,而且要赡养家里父母,生活压力比较大,因此有个能赚外快的机会,对她来说确实很诱人。
然而,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就在接受对方的邀请并进入所谓“模特公司”几个月后,陈女士发现这一切都是骗局,被迫交了30000港元后,才获得了自由身,当时陈女士心里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
陈女士是这个经过精妙伪装的骗局的受害者,这些骗局能够“成功”也要得益于近年来越来越火爆的电视选秀节目。
在香港,每年有很多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在名誉和财富的诱惑下,坠入了诈骗公司的骗局中。这些公司在诱骗受害者时,允诺通过这些公司,这些人能够进入娱乐界,成为一名模特或者歌手,而实际的目的却是从想受骗者身上骗取一大笔钱。
虽然,从官方公布的数据上看,近年来收到的这类控诉的数量在减少,但是陈女士并不同意这一趋势。陈女士认为,这反映的是一种假象,因为很多受骗者担心被别人说自己很愚蠢而没有向有关部门投诉举报。
香港消费者委员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的9月,2010年共接到了17个利用“模特”和“广告”做诱饵进行诈骗的举报,而2008年和2009年全年分别接到了27和48个这样的举报。
大部分的控诉都是针对那些从事试装模特和 广告话音演员招募的公司。
香港警方同样表示,从事此类诈骗公司的数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了高峰,此后呈现一个逐年下降的趋势。据香港警方发言人的介绍,经过一系列的严打和曝光运动后,形势得到了遏制,每年受到此类控诉的公司的数量从2000年的30家降到了2009年的4家,下降了将近87%。
然而,陈女士告诉记者,根据她的调查目前全港范围内大概共有20个团伙正在从事这一诈骗活动。
陈女士说:“他们(诈骗公司)知道如何持续行骗的战略,以我的经验来看,这些诈骗‘公司’的运营的时间不会超过三年,或者当他们接受到的投诉足够多后,就会停止‘业务’。”
最近的一个被公开的假冒的模特代理公司的案件还要追溯到2005年,在该案件中,四个来自尖沙咀的罪犯因为图谋诈骗被判有期徒刑4年零6个月。
从事这些诈骗的罪犯主要用的都是两种惯常行骗伎俩。一种是打着招募女模特的幌子,在向她们收取培训或者专业造型的费用后,允诺受骗者工作的机会; 另一种是行骗者假装成贸易公司的代表,寻找试衣模特。
这些受骗者在拍照的时候往往被告知要化妆和美容,之后就被怂恿至拍摄现场附近的一家美容院,并被强迫以高价购买整套服务。
最新的骗术是诈骗公司通过录制音乐样本,宣称帮助受骗者开启演唱事业。然而,在这些潜在的“明显”被发掘之前,诈骗公司首先一定会要求受骗者支付艺术级的录音棚和技师的费用。
据来自Grandee 模特管理公司负责星探工作的Noris Tam介绍,这些诈骗者已经损害了从公众中物色新星之一行业。
Tam向记者抱怨说:“以前,当你走进人们问他们是否有兴趣成为一名模特时,人们更容易相信你。”在Tam的公司里有四分之一的客户,是从公众中挖掘的。
现已30岁的陈女士告诉记者,自从2003年那位女“星探”在尖沙咀接近她并要请她拍摄广告的那一天开始,她的人生被永远的改变了。
一开始虽然会怀疑自己,但是在这位“星探”告诉她某位著名的大腕也是出自他们的Space 2工作室之后,陈女士逐渐相信了他们。
陈女士当时所从事的工作所能赚到薪水几乎不够用,她说:“我只是想找个兼职的工作,多赚点钱以备急用,这个女“星探”也告诉我,我自己不用支付任何费用。”现在陈女士已是一名会计。
之后,陈女士就告诉了对方自己的手机号码然后离开了。随后,在短短几天之内,她便接到了一个电话告诉她去一个办公室商谈选角色的事宜。
首先是要填一张关于经济背景的问卷,然后是与一个“经理”谈话。陈女士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说:“在那次见面中,他们给我看了一个文件夹,该文件夹展示的是这个公司为主流报纸和杂志拍摄的广告和其他的项目。它看起来像真的。”
此类诈骗者使用的一个惯用伎俩就是奉承、吹捧受骗者,让他们觉得他们是该公司最好看和最富有才智的客户。在陈女士的案子中,被灌输的口号就是“钱”。
陈女士回忆说:“他们告诉我赚钱将会是多么容易。即使我在我不出名的情况下,一个需要五至六个小时的广告,我每个小时也能赚200港币。如果我有一天我出名了,我一个小时可以赚到800港币。”
经过最初的面试后,陈女士被护送到一个空屋子里,面对一个数码摄影机做一段自我介绍。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女士的手机不断地接到该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她成为几个广告片的潜在的候选人。她最后还是挡不住对方的吹嘘“攻势”,同意了另一个选角的会面。
这次,是另一个男经理跟她商谈,大约一个小时后,这位男经理开始向陈女士推销一套30000港币的打包服务,该服务包括制作一整套宣传海报,以及造型,发型设计的咨询费用。
陈告诉记者说:“当时我开始发觉这是一个陷阱,之后我坚持要离开,然而这个经理立刻改变了他那令人愉悦的举止,告诉我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不可能就这么轻易的离开。他对我大吼说,无论如何我必须要付钱。”
事情发展至此,陈女士开始担心自己的人生安全了,最后决定把钱给他们。现在回过头想想看,陈女士觉得自己不是被骗了,而是被抢劫了。
Grandee模特管理公司的Tam认为,对于任何一个公司来说,在找到工作之前,就要求先付钱,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一个严格意义上的模特公司无论如何是不能让人预付款的。
Tam表示,即使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模特公司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给造型师和化妆师,因为他们是为广告公司免费工作的,作为回报,广告公司会在他们的名字出现在广告的制作人员名单中。
“我当时很羞愧,我不能告诉我的父母,我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然而,无论是香港警方还是消费者委员会,他们都没有接受我的举报。他们间接的表示,因为并没有一支枪对着我的头,所以我不一定非要给他们钱。”
对此,本报记者也联系了香港警方的公共关系办公室,值班的工作人员拒绝评论陈女士的案子,表示警方是根据具体的各自情况对所有的控诉进行评估。
该人员告诉记者,当有必要阻止这类诈骗行为时,他们会展开调查,如果得到足够的证据,他们会进行起诉。
2008年,一位名为Marmen Man的高级督察在接受香港电台的采访时曾说:“我们关注涉及犯罪的案件,如果案件涉及到可疑的销售手段技巧,(这些控诉需要)传达给于我们合作密切的消费者委员会。”
然而消费者委员会新闻发言人christina wang的解释说,这些受骗者在被骗走钱财后,发现他们几乎不可能从这些“星探”公司要回自己的钱。
陈女士是幸运的。通过网络她联系到了20位受骗者,在立法会议员、香港职工会联盟秘书长Lee Cheuk-yan李卓人的帮助下,陈女士从Space 2工作室(该工作室被认为已经换了一个名字在继续运营)追回了三分之二的被骗金额。
再被骗不久,她在雅虎上开设了一个博客,用来防止其他人也犯同样的错误,至今,该博客已经吸引了几万名网友阅读。陈女士说,她每隔两三天就会收到一封受骗者的电子邮件。
大部分的模特公司诈骗案都发生在夏季,这一说法虽然被广泛认可,但是香港警方公共关系办公室的值班人员表示,他们的记录并未显示任何的高峰期,该值班人员督促年轻人要时刻保持警觉。
陈女士也认为,诈骗者是从不会停歇的
来自香港警方和消费者委员会的官员也会定期的会晤,交换情报,寻求更好的方法对付猖獗的模特诈骗公司。
这位值班人员也告诫公众,要小心谨慎不要一个人去一个类似机构的办公室,更重要的是,不要对他们提供的任何东西支付任何费用。
英文原文请见:http://www.chinadaily.com.cn/cndy/2010-12/23/content_11742315.htm。特别说明:因中英文写作风格不同,中文稿件与英文原文不完全对应。(中国日报记者 Ming Yeung 编译 高启辉 编辑 潘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