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产城融合吸引国际化人才,多元环境传递友善和热情 金桥让“歪果仁”不想离开第二故乡
2016-03-23 03:27:00
 

  ■本报见习记者 舒抒

  每天早上8时半,Maps出门上班时都会在小区门口买一杯星巴克咖啡,然后开车20分钟左右到单位,9时准时开工,开始忙碌的一天。

  Maps本名叫Pathak Maheshwar,今年35岁的他出生在印度,长大后在美国接受教育。2008年,他被公司派往上海工作,定居于老外云集的浦东金桥碧云社区,一呆就是八年。“金桥就是我第二个家,没有任何地方能让我再有相同的感觉。”Maps现在出门买菜都能用上海话杀价。

  不少生活在金桥的老外都跟Maps一样,期待“能一直‘赖’在这里不要走”。金桥到底有什么魔力,让世界各地的“歪果仁”(外国人,谐音)都把这里当做第二故乡?

  产城融合赢得国际化美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Maps被总公司派到上海贝尔总部工作。他还清楚记得,那时候的上海,除了沉浸在奥运会的氛围里,就是如火如荼为世博会做准备,“整座城市都洋溢着一种恰到好处的热情”。

  因为公司在金桥,所以Maps就近选择了同样位于金桥的碧云国际社区居住。生于印度,美国上学,东京住过半年,来上海前又暂居香港,背景多元的Maps成了完完全全的“国际化”人才。在他看来,金桥也完全担得起“国际化”的美名。

  “在金桥,公司所在产业园和我居住的社区距离不远,能让我们迅速适应环境。”Maps认为,产城融合是使金桥国际化的关键原因。在今年初发布的上海金桥经济技术开发区“十三五”规划中,产城融合、建设国际生态园区等继续被提上重要议程,新举措包括规划建设快速通勤体系、打造“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这些都将让金桥在提振内生力的同时,更加宜居宜人。

  如今,Maps的活动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家和公司之间的距离。他熟知公司周边所有的交通线路,是公交987路的忠实乘客,也会在周末带着妻子和一岁半的宝宝驱车70公里到滴水湖度假,或者在家附近的体育馆和新认识的印度老乡打板球。

  生活在碧云变得理所应当

  2015年4月,上海自贸区扩区挂牌,金桥和张江、陆家嘴、世博片区一起被划入新的自贸区版图。Maps其实并未特别留意过加入自贸区后金桥的变化,“我只是一如既往地过着普通的生活”。可是,他很快把声音提高了不少说:“哦哦,我想起来了!自那以后进口海鲜的价格的确比以前跌了一些,我最喜欢的挪威三文鱼越来越便宜,这对我来说真的非常重要,哈哈!”

  并非Maps的“吃货本性”暴露,只因外国人也“以食为天”。无论到哪里生活,“衣、食、住、行”都是绕不开的话题。

  Maps说,来金桥第一个月,他就知道自己没什么可担心的,购物方便不说,想吃的进口食品随时能在家门口买到。作为星巴克“铁粉”,他更感念于满街的绿色咖啡店标志,以及金桥提供的免费中文课程,他的中文口语就是从买咖啡点单开始练习的。此外,碧云体育公园、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等完备的公共设施,都让生活在碧云变成一件理所应当的事。

  Maps会说,他在金桥过的就是最普通的生活——根基深了,就真的融入了脚下的土壤中。

  留在金桥缘于多元化环境

  生活在碧云的外籍人才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这里也带动了金桥成为上海乃至全国著名的“歪果仁”聚集地。为了继续吸引像Maps这样的高端外籍人才,金桥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围绕“双自联动”,发挥碧云社区的环境优势,形成海外制造业人才自由港。同时,结合金桥开发区的城市更新,适度进行超前规划。

  解决进出开发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是其中一项重点。对这件事,Maps倒是很有发言权。他说,如果一定要指出金桥还有哪里不够国际化,那就是上下班时间拥挤不堪的地面交通。“有些地方路不宽,可马路两边的小摊贩倒是不少,再加上不少人过马路和开车都不完全遵守交规,让人开车开得‘心好累’。这方面跟东京相比的确有差距。”Maps说。

  好消息是,金桥已经出招。比如增加南北方向道路数量,调整东西道路转向南北道路的交通信号控制,还有扩大公共自行车的免费使用范围,都是“十三五”上半程就可陆续实现的内容。

  本科主攻电子通讯工程,眼下从事信息通讯软件开发工作,Maps言语间透出理工男的冷静理性。虽然当初来金桥主要是因为公司在这里,但是这么多年下来从未想过去其他城市,却是Maps深思熟虑的结果。他说自己喜欢这里多元化的“朋友圈”,喜欢本地居民即使不会英语也能随时传递出的友善。

  “我相信是居住的区域决定了我的眼界,所以我愿意一直留在金桥……没有人想要离开自己的家,不是吗?”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新华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