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保障为百姓的幸福加码
——“探寻石家庄老百姓的幸福感”系列报道之③
如果不是政府扶持创业,三十岁出头的梁云凯不会这么快就实现理想。如今,他创办的“毛驴车”配送正迈开大步走在创业的路上,幸福的笑容从嘴角发出洋溢到整个脸上;
如果不是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实施,行唐县口头镇秦台村的学生张越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冬天也许还在四处透风的教室里,搓手跺脚生炉取暖。如今,她和同学们被接到项目工程学校,宽敞温暖的教室里,再也不用为学习犯愁;
如果不是新农合补偿和大病补偿,60多万元的重病治疗费用,足以把晋州市祁底镇候城村农民岳壮锁一家拖进病痛和贫寒的深渊。如今,三分之二的报销比例,让他安心做完治疗,又开始规划未来了;
……
民生向暖,催开一张张幸福的笑脸。2015年,石家庄市各级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82.1%。
筑牢民生的“四梁八柱”,打好经济“地基”是关键。近年来,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跃上大台阶。全部财政收入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双双翻番并重返全省第一。
经济实力做后盾,财政投入做保障,一份份幸福感就这样被揉进民生里,一扇扇幸福之门就这样被叩开……
穷根拔出来 希望燃起来
平山二中初三学生赵琳浩很庆幸自己被接进了这所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言语间连续用了几个“特别好”,“老师特别好,对学生一对一辅导;伙食特别好,食堂有三层,每月还给240元的饭补;学习环境特别好,学校周边没有工厂,很安静;住宿条件特别好,有阳台、热水,还有厕所、洗漱池……”赵琳浩家住平山县二青炭村,父母种地务农,全家的希望寄托在她的身上,“我一定好好学习,不能辜负家人和社会的期盼。”赵琳浩说。
自2011年我市开始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以来,已经有49035名像赵琳浩这样的山区孩子被转移安置到项目学校。
让我们追本溯源,看看这项工程的实施,如何给予山区孩子们“特别好”的幸福感。
我市在56所项目学校配齐配全了专任教师和生活管理员,并组织市区优质学校与他们“一对一”结成帮扶对子;市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政府设立高中阶段免费教育专项资金,确保山区学生初中毕业以后能够全部接受免费的高中阶段教育……
贫困,归根结底是知识和技能的缺乏。在贫困山区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从根本上解决山区群众脱贫问题做出的一项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我市脱贫攻坚的“当头炮”、“先手棋”。
一项项顶层设计,一条条帮扶措施,精准对接,靶向给药,拔去穷根,点燃希望。
截至2015年,工程已覆盖了45个深山区乡镇,项目学校由原来的56所增加到82所。
在距离平山二中百公里外的石家庄市区,新石小学六年级学生付日昌和父母也曾因为上学遭遇不小的烦恼。妈妈刘亚男在金融系统工作,爸爸是电力公司高管,“白领”夫妻叱咤职场,却曾经因为接送孩子的问题被束缚住手脚。“孩子下午三点多放学,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俩人天天为接孩子纠结。”
从去年开始,刘亚男夫妇的这份纠结被政府的一项举措化解了。针对双职工、流动人员和单亲家庭的小学生下午放学后家长接送难的问题,我市试点开展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新石小学被列为试点学校。“一年来,我俩安心工作,孩子作业有人管、安全有保障,一举两得。”刘亚男说。
一年来,市区20所试点小学免费托管服务学生14130人,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纷纷举手点赞。
今年春季新学期开学,政府又送来大礼包,我市主城区所有公办小学全面推行免费托管服务,让家长工作无忧,让孩子学习无忧。
铜板跳起来 钱包鼓起来
彭少强是一名80后创业青年,眼下他的农村电商配送项目做得风生水起。“辛集每天200-300单,新乐市场刚开辟一周,每天也能接到100单,农村电商服务是一片创业的蓝海。”彭少强讲话不急不躁,但那语气里透着创业的动力和足够的信心。
近年来,在政府就业部门的帮助下,石家庄市有10万名草根老板创业成功,直接和间接带动28.6万人就业创业。让我们以彭少强为样本“解剖麻雀”,看我市青年人如何在政府扶持下成功创业。
10年前,还在大学校园的彭少强就投入电商创业,初创时期缺乏场地没有资金,就在项目即将走到悬崖边的时候,他被拉回到政府设在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的创业孵化园,免租金、免水电、免费培训,这株创业秧苗又焕发了勃勃生机,如同得到阳光雨露。目前,我市有这样的市级定点孵化基地11家,入驻创业实体970户。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
围绕扶持创业,2015年我市连续出台雷霆举措,将创业担保贷款最高额度统一提高到10万元;毕业2年内普通高校毕业生最高贷款额度增至20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78亿元,此外,市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审批“瘦身”,四个清单、三证合一、“一照一码”全面实施,为创业者开绿灯。仅2015年,我市通过创业培训帮助3000多人实现了成功创业,通过发放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自主创业4600人。
围绕解决就业难题,2015年,我市举办大型招聘会550场次,提供就业岗位243579个,培训各类人员4.4万人,发放稳岗补贴3600万元,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3%,低于4.5%目标任务。
一系列创业就业举措,撑起百姓钱包,让石家庄每一块铜板跳起来,让民生改善获得了持续动力。
2015年,我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8076元和11600元,年均增长10.1%和13%。
保障网络密起来 生活好起来
给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外来务工人员和新入职人员一个家,让心不再漂泊;给街头百姓一份安全感,让心不再恐惧;给病人和家庭一份保障,让心不再因大病致贫而无奈……这是市委市、政府出台系列保障举措的导向和源头,这些保障举措汇聚起来,落在政府的工作报告里叫做“民生保障体系”,而落在百姓的心里就是稳稳的幸福感。
这份幸福感结结实实地落在了市民李俊英的身上。保障房建设让他和老伴儿从以前租住的12平方米的蜗居里,搬到了建华家园近50平方米的新房里,房子面积是以前的四倍,房租却还跟以前差不多。
“十二五”期间,我市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务。目前,全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已达到20%。
这份幸福感结结实实地落到了长兴街油漆厂宿舍居民贾玲娣身上,走在小区平整的道路上,新刷的楼体、崭新的大门、簇新的围栏……“生活在新的环境里就犹如搬了新家的感觉。”贾玲娣说。
我市通过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已对近600个老旧小区实施了综合环境改善提升。
这份幸福感结结实实地落在了灵寿县塔上镇许家村许生军及家人的身上。日前,许生军因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治疗总共花费医疗费用30多万元,幸亏新农合补偿10万元,大病补偿了7.5万元,大大缓解了大额医疗费用负担。
让百姓病有所医。2015年,我市全面深化医保支付制度、基本药物制度、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医养扶一体化”服务保障机制等。提高新农合筹资标准和最高补偿金额,失独老人特别扶助金大幅提升……我市医疗保障水平节节提升。
这份幸福感结结实实地落在了省会每一位市民的身上。110个综合警务服务站矗立街头,警灯闪烁给了早晚出行的居民满满的安全感。
市级公安机关户政、交管、出入境等行政事权最大限度下放至综合警务服务站。同时,屯警街头、主动出击,构建了以警务站为基点,辐射周边2平方公里“出警圈、巡逻圈、防控圈”,出警速度大幅缩短至3-5分钟。
幸福在哪里?百姓们细细咀嚼品味这幸福滋味,他们说,幸福就在鼓鼓的钱袋里,在宽敞的保障房里,在安静的教室里,在创业的道路上……它来自政府以民生为指南针日渐加密加固的民生保障网。就是在这张民生保障网里,百姓的幸福在不断加码,它为石家庄“十三五”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深厚的民众基础,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