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农业界全国政协委员热议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结构、活价格
2016-03-07 23:35:00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7日电(人民政协网记者 王菡娟)一方面是粮食是连年丰收,粮仓爆满;另一方面却是进口量不断攀升,屡创新高。粮食总产、库存、进口“三量齐增”的现象也引发了农业界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

全国政协委员任正晓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丰收为啥还进口?——国外价格偏低、国内供需矛盾

  “不好意思,今年粮食又丰收了,给中央添麻烦了!”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去年调研时,当地的官员在汇报时说。

  当任正晓在小组讨论现场说起去年这段往事时,满脸苦笑。

  数据显示,我国已连续12年粮食增产,2015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2429亿斤,连续3年稳定在1.2万亿斤以上。与此同时,我国的粮食进口量也在持续增加,2015年全年进口量达到2400亿斤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聂振邦 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的实际情况是:‘国内的粮食进粮库,国外的粮食进市场’。”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粮食局原局长聂振邦表示,目前我国的粮食库存也达到了高峰值。

全国政协委员陈锡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看来,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原因是我国粮食的品种结构在供给方和需求方存在着矛盾;比如大豆和一些需要品种调剂的大米、小麦和玉米,这部分需求必须通过进口来满足。进口的2400亿斤粮食中,大豆是主要的一部分。海关总署统计,2015年大豆进口量达到创纪录的8169万吨,比上年增加了14.4%。

  “近年来我国对粮食的刚性需求并没有改变,造成这种情况最重要的原因是国际粮食价格低于国内价格。”任正晓说。

  聂振邦表示,“随着国内粮食生产成本也不断提高,造成了粮价逐步上涨,也导致更多来自国际市场的粮食进入了中国。”

  “所以,我在回应那位官员时说,你们不是添麻烦,而是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啊!”任正晓说。

  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改?——调结构、活价格

  “保障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切实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竞争力。如今,我们已走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十字路口,要痛下决心改革。”任正晓说。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农业、尤其是粮食生产也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如何改?

  在任正晓看来,要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构建既有利于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又能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同时还要加强粮食品种结构的调整,让它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很多委员还提到了粮食收购价格改革。

  “要探索‘价补分开’、市场定价,农民合理收益由政府价外补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大学校长柯炳生说。柯炳生还建议要依靠科技创新推出更优良的品种,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效率。

  陈锡文则表示,粮食供给制度改革至少要实现四个重要目标:让国内玉米价格回归到与国际市场相近的水平;新的库存不能再增加;放活市场;保障农民利益。

  “既要调结构,也要保持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安全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饭碗必须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任正晓说。

  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规模化经营

  作为农业大国来说,仅仅“牢牢把饭碗端在手中”显然不是目标,而是要向农业强国迈进。

  “与进口农产品相比,我国农业明显缺乏价格竞争力。人力成本高,未形成适度规模化经营是重要原因。”全国政协委员刘身利表示。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2.3亿农户,平均每户的耕种面积不足0.5公顷。这种分散化的生产方式,使我国农业在提高国际竞争力方面遇到很大困难。

  “我们人均这么少的地,如何和世界发达国家进行价格上的竞争?所以要加强土地连片经营,让农民变成股东,变成企业的主人,和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刘身利说。

  “粮食产量‘12连增’将传统农业增产潜力发挥到极致,继续增产面临一些现实困境。要应对这一挑战必须有新的发展理念,这个新理念就是‘用工业的方式发展农业’。”全国政协委员杨小平说。

  在杨小平看来,千家万户的农民变分散经营为集约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才能发展起来。

  “美国的大型农业企业都是强强联合,所以建议国家也应培育几个大的龙头企业,真正带领中国农业走出去。”全国政协委员刘平均说。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