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病人捐献6个器官,实际我们只利用了2.6个,国际上是3.5到4个。”今天上午的小组讨论会上,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肺移植专家陈静瑜代表最后一个发言,这组数字一抛出,立即引发与会代表的关注。
陈静瑜代表2002年开始做肺移植,2015年,中国的肺移植手术有70%是在无锡进行的,共完成105例,列全球第五位。
“2015年起,公民自愿捐献成为我国器官移植唯一来源,去年有2700个病人做了器官捐献。但是肺的浪费率在百分之二三十。”
“这是一个很大的比例。”听到这个数字,有几个代表不约而同地感叹。 陈静瑜代表表示,问题出在“供给侧”。“供体捐出器官的时间比较长。国外一旦确认脑死亡,就完成捐献,因此器官质量比较高。脑死亡的概念我们刚推出,老百姓还要等到亲属心脏停跳才捐献,心脏一停,首先心脏不能用了,其他器官的质量也受影响。这是一个观念问题。”
“还有转运问题,捐献器官转运时间长。”陈静瑜说。去年全国,他呼吁开辟民航器官转运绿色通道,今年2月25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特殊航空运输服务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保障人体捐献器官航空运输等相关工作。“民航这一块打通了。接下来还需要高铁、高速公路相关方也跟上去,希望也能开辟绿色通道。高铁准点率高,速度也快,很便捷,但经常存在买不到票等问题。”
说到此处,其他代表开始接话了:“铁路是按照区段售票的,这个需要他们配合。”“高速公路应该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便利。”…… 等到陈静瑜代表的发言结束时,小组讨论已经超时了。(本报记者 邓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