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人大代表曹晶:强化职业技术教育要打通人才成长通道
2016-03-04 23:39:00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培训师曹晶作客中国青年网。中国青年网记者王洪泽 摄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4日电(见习记者 李川) “要加大职业技术教育的力度,首先需要解决人才成长通道的问题,只有打通这个通道,职业学校的学生在毕业后才能够继续深造,才能培养出更高水平的符合国家需要的技术人才。”恰逢全国两会召开之际,全国人大代表、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公司首席技能培训师曹晶在接受中国青年网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上述看法。

  源于自身的工作实践经历,已经第四次参加全国两会的曹晶,长期以来一直关注职业技术教育改革。曹晶告诉记者,他如今担任着公司的技能培训师,平时和生产一线的普通技能员工,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的老师接触很多,也因此了解到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例如说职业院校在高考录取的招生位次上过于靠后,基本处于扫尾状态,这种现象长期存在,直接造成群体的进入素质相对较低,不利于优秀技能人才的培养。”曹晶表示,现在很多国有企业的技术骨干、中坚力量,都处在40岁左右的年龄,这个人群是最初国家大力开办职业技术院校时结出的硕果,在企业的成长、创新时期发挥了关键的光和热。

  如今,与高考录取率逐年递增的趋势截然相反,职业技术教育反而连年遇冷,出现招生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曹晶坦言,他认为职业技术教育问题亟需整体关注,不仅应重视人才培养,还应扩展到职业技能资格的规范管理、职业院校的师资培养和职称晋级、从业人群的社会地位、工作环境、收入待遇、生活质量等方面。

  “去年,我们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的十年行动纲领和规划蓝图,通过创新来实现强国之梦,但我觉得在技能人才方面要先实现大幅度提升,这是我国国家战略实施的前提。”曹晶告诉记者,他曾建议在陕西的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设置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作为改革我国职业教育现状的一个突破口。

  “在改革过程中,我国的职业教育需要国家从政策制度层面得到保障。”曹晶介绍道,2015年国家在职业教育基础保障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专门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整体而言职教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由于我国地区间、行业领域间差异明显,职业教育发展依然存在诸多不足。曹晶认为,我国应该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经验,把符合国情、能够付诸实施的一些好做法引进来,例如德国的现代学徒制度,或者深化校企合作模式,推广订单式培养,在全生产链上精准提供所需人才,达到最终提升职业技术教育的实际社会效果。

  曹晶坦言,“德国的职业教育优势在于其从初中、高中、大学各个阶段起就不断进行学生分流,这样人才进入到社会各个行业、阶层的时候,结构是合理、平衡的。这也是我国职业教育需要借鉴和思考的。”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