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渤海污染治理有望 邱立成委员呼吁建立自然保护区
2016-03-01 21:58:00
 

  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1日电(人民政协网见习记者 李宁馨) “长期以来,伴随着工业进程,渤海成为我国受污染最严重的水体之一。沿岸农业污水、生活污水、养殖污水、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导致渤海近岸海域海水水质污染日趋严重, 水质存在有机质污染和富营养化, 导致几度出现严重的赤潮现象。由于严重污染,海洋中的生物种类大量减少。目前,渤海已没有了大型鱼类资源,甚至出现无底栖生物区。加之填海造地滨海芦苇湿地破坏严重,渤海及其河口区盐度明显升高,使多数水生生物产卵场退化和消失。不惜牺牲环境追求经济增长和经济利益的思维导向必须根本扭转。”全国政协委员邱立成呼吁,国家应设立渤海自然保护区,让渤海这个“天然鱼池”焕发新的活力。

  海洋自然保护区是当今世界各国保护海洋环境与生态的成功有效的做法,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邱立成委员建议国家将渤海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设为常设机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区域性污染防治统筹机制,将环渤海污染防治统筹、生态治理与恢复上升到国家层面。

  “渤海海洋自然保护区必须依法治理,依法管理。但我国目前还没有一部关于渤海环境治理的特别法。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海水交换能力差,海洋生态系统脆弱。其生态特性、环境特性和资源承载能力均不同于其它海域。为恢复和保护渤海的整体功能,必须建立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的特别法规。”

  记者了解到,渤海的治理涉及环保、海洋、海事、渔政、交通、城建、农业等多个部门,部门间缺乏有效的合作,各个部门管理水量水质的某一个方面或水循环过程中的某一个阶段,没有形成一个综合的、全过程的管理体系。环渤海地区涉及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及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地区,共五省(区)二市,各省市往往各自为战,难以统筹协调一致。对于渤海海洋资源生态环境,重利用轻保护。

  多年来,针对渤海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的问题及加强对渤海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多次呼吁,专家学者广泛研究深入论证。邱立成委员认为,目前已经到了国家必须采取行动的时候了。渤海海洋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在我国现行体制下突破行政体制障碍、有效保护与治理渤海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海洋资源的唯一有效途径。它将为我国内河、内湖及其他海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宝贵的成功经验。


编辑:小微

相关新闻

热图推荐

来源 | 中国青年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