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小区拆掉围墙能否改善交通、“街区化”以后小区物业管理将受何影响、拆围墙后小区道路将“充公”……近日,有关停建封闭小区的相关政策引发了争议。
国务院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称为节约利用土地空间,将“推动街区化,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一石激起千层浪,上述要求推广街区制的意见一夜之间在市民中引发了热议。拆除小区围墙是否违背了物权法的疑问成为众多市民关心的问题。
争议一
现有小区拆墙能否改善交通?
昨日,关于小区拆掉围墙能否改善交通在市民中引发了热议。对此,城市规划专家表示,中国特大城市的路网密度要远低于国外特大城市,这也是导致我国不少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之一。以北京为例,其道路的宽度不比东京、纽约、巴黎这些大城市窄,除了人口原因之外,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城市支路等毛细血管不通畅,道路微循环太差。
对于拆除小区围墙能否改善交通,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表示,西方国家城市发展一直是小街区、路网密,不会像我们一些城市经常出现交通毛细血管堵塞的情况,在传统的住区模式下,小区越大,往往拥堵越厉害,像天通苑、回龙观已成为著名的“堵城”,而具有“街区”特征的万柳社区交通就要通畅很多。人们不应该纠结于拆围墙这件事,而更多是要看到,从住区模式向街区模式转变是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的一个必然。
封闭式的大院和小区不仅割裂了路网交通,还影响了人们对城市生活的体验。网友“wanglaow”说,“当年邻近封闭小区建成,结果我每天早晨上班时得多走两公里去公交车站。”
争议二
“街区化”后物业管理将受何影响?
“街区化”以后小区物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小区的保安是否会面临失业?对此,刘东卫表示,这种担忧是不必要的,国外不少城市都是以单独的楼栋为单元,物业公司不会消失,业主们仍然需要物业公司提供服务。比如在市中心区域,可能就只有几栋老楼,仍然可以请物业公司来管理。
对于“街区化”对物业管理的影响,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行业人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街区化”将打破开发商对土地的“割据”,对开发商的利益造成冲击。现在很多小区建成以后,后期的物业管理、商业配套都是开发商主导,外面的势力很难进来,而且围起来的社区一般都配备一支保安队伍,“街区制”以后,这个力量可能被巡逻警察替代,这将削弱开发商对建成后小区的控制。昨日,北京一家知名物业公司负责人表示,对于这项新规,同行中欢迎的不多,目前也不方便表态,需要观察一段时间业主的反应。
北京一家知名开发商营销部的负责人表示,该意见将对开发商的建设理念产生重大影响,目前北京的开发商在开发小区中几乎没有尝试过开放式社区,未来肯定要朝这个方向考虑了,正在开发的地块也会考虑这个因素,但具体怎么操作还要等相应的细则出炉。
争议三
拆围墙后小区道路将“充公”?
我国物权法中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
对此,不少市民担心,封闭小区逐步打开之后,停车场、绿地、健身等小区公共资源是否将充公?而购房时很多小区道路都算公摊交了钱的,算是业主所有。若强行拆除小区围墙,将道路充公,会不会违背现行《物权法》呢?
在一项调查中,七成多的网友明确表示“不支持”,“人身财产等安全问题”成了网友最担心的问题。另有八成网友认为,封闭小区逐步打开以后,“业主应该获赔”。
北青报记者采访中,不少专家表示,以目前的状况来看,“打开”小区会遇到诸如停车、绿化公摊等一系列现实问题,这绝对不是“拆墙破院”那么简单,还要从物业管理、治安、物权等方面出台后续配套政策。另外,开放小区应充分尊重小区业主权益,出台配套政策,考虑利益重新分配与调整。“同时,应强化居民共同参与社区、街道管理的理念”。
发布
最高法:不建封闭小区符合世界潮流和发展趋势
昨日上午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发布会上,最高法民一庭庭长程新文对此做出了回应。
程新文在回应中称,正像有关部门所介绍的那样,封闭住宅小区是农耕时代的产物,我们现在已经处于21世纪工业化、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的新时代,推进现代化城市建设需要我们有新的理念和探索。这些举措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物和有关资源效益的最大化,符合当今世界的潮流和发展趋势。
与此同时,对于人们关心的拆除围墙后,涉及到的小区业主有关权益将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最高法回应称,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这一意见属于党和国家政策的层面,涉及包括业主在内的有关主体的权益保障问题,还有一个通过立法实现法治化的过程。“作为司法机关将对此密切关注,对由此可能涉及到的相关主体的权益的影响、协调和保护,将加强调研,及时研判,并进一步加强对下指导力度,积极协调有关方面妥善地处理好相关的纠纷。”
追访
“封闭小区”将如何界定?
那么,到底什么是“封闭小区”?未来什么样的“封闭小区”将面临围墙被拆?综合昨天采访中多位房地产开发专家的表述,封闭式小区不论封闭的程度如何,大都有明确的边界,这个边界往往表现为小区的围墙和大门,它就像一个圈一样,将几幢建筑物、公建配套、绿地以及称之为邻居的人们一道划了进去。
包括刘东卫在内的多位专家介绍,住宅封闭模式能在中国占据主流,一方面与封闭的农耕文明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城市的起源息息相关。中国城市居民一般对自己城市的公共事务缺乏参与,更为注重私域空间,体现在住宅上就是四合院这种形式。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的住宅建设开始进入真正意义上的房地产开发时期。住宅房地产开发规划面积动辄几十万、上百万平方米,大部分采取封闭小区的规划设计理念。封闭式社区不仅是郊区新建大型住宅区的标准形式,同时也出现在市中心的城市改造中。
以北京超大型社区天通苑为例,庞大的社区虽然内部路网纵横,却只有立水桥一个主出口,实际上很像一个“大院”。大量大院和封闭社区的存在,使得北京的路网密度不到其他国际大城市的60%。
释疑
“街区制”鼓励“窄马路、宽路网”
对于“街区制”,电子游戏《模拟城市》的玩家可能是最不陌生的一个群体了。街区制下的《模拟城市》展现了一个公共交通方面的优秀典范,没有围墙的城市街区与我们现实生活中到处是围墙大院、封闭小区的现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规划院副院长文辉认为,“街区制”是城市规划建设布局的一种形式,相对于目前的封闭式、大院式管理,是没有围墙、开放式的管理模式。这种开放型将把街区变成熟人社会,改善邻里关系,激活社区活力。
在街区制主导的城市里,城市交通布局鼓励“窄马路、宽路网”,有利于丰富社区的多样性、城市功能的混合利用和高密度紧凑城市建设,有利于调动居民积极性,共同参与城市规划管理。
一名《模拟城市》的玩家介绍,在《模拟城市》中,系统鼓励玩家对城市的建设在六个方面产生社会价值:创造性、权威性、生产性、繁荣性、灵魂性以及知识性,而这些都建立在“街区制”的基础上,如果被人为分成无数个封闭小块,模拟城市的玩家引以为傲的交通设计将不复存在,而城市亦将失去生机。“相比单双号限行、交通管制等措施,街区制才是治本的思路。”
建议
推行“街区制”从开放“大院”开始
昨日,人民日报客户端发表文章称,街区制的推行还需要一些单位做表率。当前,街区制的推行仍面临一些问题,尤其是人们的思想观念误区需进一步疏通,需要一些单位大院率先垂范、引领,以加快开放步伐。事实上,这一点,中央的《意见》已经明确,“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开放封闭小区从一些单位大院开始,才有利于未来街区制的顺利推行。
在采访中,多名专家对北青报记者表示,高校在北京数量众多,所占面积也很大。多年来社会上一直有声音呼吁高校打开“围墙”。如果能够从高校开始,则影响巨大,效果也会比较明显。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秘书长石楠表示,高校在国外基本上是开放的,中国的高校不应该与社会隔离。
进展
浙江4月将出台“拆围墙”方案
昨日,浙江省建设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正在结合《意见》内容与浙江的实际情况,研究有针对性的具体措施,预计4月底前拿出具体方案。浙江省建设厅总规划师顾浩还表示,此次提出的“开放原则”主要针对规模较大、面积在9万平方米以上的小区。占地面积较小、居住人数较少的小区,可能不在“逐步打开”的范围。顾浩表示,已建成的小区目前暂不需要拆除围墙。已拿地或在建小区“逐步打开”的操作办法,则要依照4月底浙江出台的落地方案进行。
另外,据《华西都市报》报道,四川省在一个月前已明确将推行“住宅小区逐步打开”。目前成都已经开始在9个示范片区试点“小街区”理念,逐步推行“住宅小区内部道路公共化”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