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中国观察
打开围墙还要配套跟上
2016-02-23 07:05:25
 

  湖北日报讯 本报评论员 付勤

  21日,国务院公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勾画了“十三五”乃至更长时间中国城市发展的路线图。《意见》提到,“原则上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本报2月22日报道)

  一石激起千层浪。自家小区的围墙会不会拆,拆了以后会不会影响生活,很多人都非常关心,也提出了诸多疑问:没有围墙怎么管理?车辆、噪音、环境污染会不会增加?小区可以随意进出有没有治安隐患?已建成的小区公共空间属于全体业主,权利又该怎么保障?新浪网调查显示,七成网友对“拆围墙”投了反对票。

  为什么要拆围墙?专家表示,新建小区街区化,是国家层面对城市交通规划理念的规定,也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我国受历史文化影响,每个街区很大,几百米甚至一公里才有一个小街道,路网密度小,毛细血管不畅,给交通带来一系列问题。”街区这一概念盛行于欧美,其优点在于可以将城市的道路资源全部利用起来,通过土地的集约化使用,营造更有活力的社区氛围。街区化是为了改变封闭式社区存在的诸多弊端,让商业设施和住区设施规划融为一体,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也给市民提供更多的公共空间。

  蓝图十分美好,民意也须倾听。街区化的优点,相信很多曾踏出国门的人都深有体会,国内一些城市也有开放式社区的成功试点。但如果拆到自己头上,很多人依然持审慎态度。首先,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少,发展也更均衡,即便如此依然形成了大相径庭的穷人区和富人区,街区化在我国会不会水土不服?其次,拆掉围墙不难,但拆掉围墙以后,实际上对城市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治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毕竟圈起来管一小块相对容易,摊开了管一大片目前看来还有实际困难,管理水平的提高,能不能跟上街区化的进程?

  尽管拆围墙很多人难以接受,但任何改革与进步,都需要破而后立。当下各大城市一遇到车流高峰就寸步难行,从城市发展来看,围墙越来越少,道路越来越多,将是一个大趋势。对于拆除小区围墙,大家先别忙着“坚决反对”,毕竟“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这个“逐步”,应该是一种有序推进的长远规划。城市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有形的围墙可拆,而无形的心理障碍该如何拆除,必须建立在对城市及社区的安全感、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等基础之上。

  这种建立并不容易,很可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湖北日报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