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新媒体
中国搜索
微阅读 > 国内新闻
广州人大代表热议养老问题:建议设"照顾老年人假"和特殊津贴
2016-01-31 20:02:05
 

  人民网广州1月31日电 (林龙勇)当前,中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广州,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是目前老年人主要的养老方式。在广州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即将开幕之际,广州市人大代表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建议加快推进广州市养老服务产业化进程,建立居家养老健康照顾体系,同时要加大对家庭照顾人员的支持力度,可设立“照顾老人假”、照顾老人特殊津贴。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今年1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通报,,截止2014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2.1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5.5%,2.1亿的人里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3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亿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数量会进一步增多。

  白云龙:建议实现一街镇一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

  广州市是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程度高、长寿化显著的城市之一。《广州市老龄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2011-2015)》曾预测,2015年末,广州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超过140万人,比 "十一五"终期2010年末的116万人增加24万人,增长21%;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人口的比重将超过 16%,比2010年的14%提高约2个百分点。

  “广州市已进入老年型社会,而广州市老年人口抚养比仅为14.41%,低于全国21.58%的平均水平。”广州市人大代表白云龙指出,目前广州养老床位缺口巨大,养老资源奇缺,民营养老院生存环境艰难,管理参差不齐,广州2014年民营养老院平均入住率在60%,大部分养老院微利经营。政府对居家养老服务的引导不到位,运行机制不健全。

  对此,他建议,分散养老院床位压力,加快推进“9064”普惠型社会养老体系建设,即90%老年人在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支持下通过家庭照顾养老,6%左右的老年人可由社区提供日间照料和托老服务,4%的老年人可入住养老机构。同时,要加大对民营养老院的科学扶持,提高民营养老院服务水平。大力引导居家养老服务发展,健全运行机制,实现全市1万名老年人以上的街镇建有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中心,每个街镇都有1个以上居家养老服务部、日间托老机构、老年餐厅的目标。加大财政预算,设立专项的财政预算和财政方案,改善居家养老服务社工、护理人员、家政服务人员的薪酬待遇。

  马茵:建议设“照顾老年人假” 一年起码20天

  据了解,居家养老是以最少的来自外部资源帮助使老年人能够继续在家中维持一种独立自由的生活。广州市人大代表马茵表示,这实际上是一种低成本的养老方式,而社区养老作为一种养老补充方式,正处于艰难的探索阶段。

  目前,广州市政府在居家养老上为老年人提供了很多帮助,如安装平安钟、电话慰问、特殊服务设施等。马茵指出,“这对于老年人个性化专业服务上仍显不足。”

  因此,马茵建议广州政府应尽快建立家庭健康照顾体系。以普惠型为原则,由政府出资和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报备,筹建老年人专业服务队伍 ,通过组建小组形式,把同一区域的家里护理和居家帮助服务工作分别由区域护理员和居家服务管理员负责。

  “像在瑞典,如果呆在家里的老人生病了,亲戚甚至是朋友每年可以有两个月的带薪假期来照顾老人,需要长期照看的,则可在社会保障署领取一定的补助金。”马茵提出,还要加大对家庭照顾人员的支持力度,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通过建立法规,向为一些有需要照顾家中老人的上班族提供一定的帮助,可学习国外的一些经验,如设立照顾老人假期、照顾老人特殊津贴等。“起码一年要有20天的假期,最好列入带薪休假的范围。”

原标题:广州人大代表热议养老问题:建议设"照顾老年人假"和特殊津贴
编辑:小微

热图推荐

来源 | 人民网

精彩热图

 
 

24小时热评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