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运行
投资审批时间平均缩短三分之二
本报记者 曹政
从上月25日开始,京津冀的老百姓拿着一张卡能坐三地的公交车了。鲜为人知的是,京津冀一卡通项目正是搭了本市投资审批改革的“快车”,去年10月上报项目,11月获得批复,12月就已落地运行。
而随着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北京投资项目审批再提速。记者昨日获悉,该平台运行近两月以来,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已经从过去的平均300多天缩短到现在的109天,平均缩短三分之二。一些项目甚至60天就能走完流程,审批环节也从300多个减少到四五十个。
2000多个事项压缩至147个
这两年,北京投资审批制度不断改革优化,漫漫审批“路”好走多了。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上线运行后,与本市相关审批部门业务实现系统对接,做到了全市审批“一个平台、一张网”。
“把十多个审批部门集中到一起,这个20年的愿望实现了。”市发改委副主任杨旭辉说,根据现有法律法规,审批环节的压缩基本到了极限,接下来将在技术环节上进行优化。
不过,精简审批流程这事儿并不容易。以审批事项为例,过去分散在各个审批部门的审批事项就有2000多个,甚至还有一些事项是“一事多名”。平台上线前,市与区对口部门专门现场会商、现场规范、现场整改,将这2000多个事项逐一梳理规范,最终形成全市投资项目147项审批服务事项目录;同时现场研究解决了大量事项名称、权限划分、办理时限、申报材料、受理标准、审查标准、审批流程、批准结果名称不一致、不规范等问题,规范了各类指标信息7万多条。目前,全市投资项目审批服务事项基本实现标准化,为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有效运行打下了基础。
投资项目配唯一“身份证”
在市发改委对于京津冀一卡通项目的批复文件上,右上角已经明显看到一个二维码。这个二维码是建设项目的代码,成为它终生的“身份证号”。
“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的核心和关键,就是建设项目代码,将实现项目生命周期各类信息全关联。”杨旭辉说。为此,本市特意研究、印发了《北京市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代码管理办法》。项目终生唯一的身份标识,将实现本市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审批信息的互联;项目审批部门也可以通过统一平台自动生成项目代码,同时可以根据业务管理需要设定项目代码子码;通过这个代码,就能看到地区、审批部门、项目类型、建设性质等各种信息,含义更丰富,实用性也更强。
不仅是审批优化,这个平台的亮点还在于监管。项目审批在哪个环节、哪个部门、哪个处室耽误了时间,系统中一目了然。市编办副主任王军介绍,除了能对项目审批全程跟踪、进行监管外,平台还有一条专门的“线”连向市纪委,对于违法违纪问题进行监督。更重要的是,老百姓也能看到项目审批流程,对投资项目审批部门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
此外,投资项目审批部门之间也能够实现横向审批数据及证照信息的共享,掌握项目各阶段审批情况,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配置的投资项目异常信用记录制度和“黑名单”制度,依法面向社会公布,形成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全市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制度也将建立,实现电子证照在各部门之间共享共用,减少企业重复报件。
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先行铺垫
在六里桥的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的地下2层,5000平方米的数据中心将为这个平台提供支撑。而实际上,随着平台的运行,海量的数据将不断形成,投资综合管理部门就可以通过平台全面掌握各领域、各区域投资情况,发挥平台大数据优势,提高投资调控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有效性。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本市还专门为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建设做好了先行铺垫。”市经信委电子政务处处长潘锋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北京行政副中心的建设也需要在网络基础设施、政务云规划、大数据中心等系列重点布局上进行调整。他透露,北京行政副中心未来也有望增添数据中心,将不断形成的大数据进行“化学反应”,实现科学决策和个性化服务。
另一方面,这个平台也将成为提高城市建设和治理水平的“加速器”。本市已明确了“十三五”期间疏解功能、创新驱动、生态环境、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文化发展、社会民生等重点任务,也规划了一批重大项目和民生工程。
“这些项目中,绝大部分项目尚处于前期阶段,离开工建设、投资落地还有一定的距离,投资促进工作面临着前期论证、加快审批、推进拆迁三重考验。”杨旭辉说,审批时间缩短了、企业申报流程简化了、项目审批服务效率提高了,本市在“十三五”期间功能疏解、水环境建设、大气治理、交通拥堵、垃圾设施、棚户区改造等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开工建设速度也就能进一步加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