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莱顿爆炸
1984年10月12日是玛格丽特·撒切尔59岁生日的前一天,爱尔兰共和军在布莱顿( Brighton )保守党大会的会场宾馆制造了爆炸案,撒切尔幸免遇难。
冷战
撒切尔上台后,一改西方势力此前的对苏和华约集团的“缓和政策”(dtente)。首次出任首相期间,她就赞成北约同意美国在欧洲部署导弹的决议。撒切尔积极支持里根的对苏政策,但同时,她也是西方第一位对戈尔巴乔夫摆出友善姿态的国家领导人。撒切尔在就任首相期间见证冷战的终结。
一些和撒切尔夫人持相同观点的人士认为,无论是摆出威慑姿态还是缓和姿态,撒切尔都为西方阵营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核威慑
1982年3月,撒切尔同意政府拨款为英国战略核力量更新现代化装备。
香港
1984年,撒切尔访问中国,并在12月19日与邓小平签订了《中英联合声明》,英国政府在声明中承诺,1997年7月1日把香港主权归还给中国。
空袭利比亚
1986年4月,撒切尔同意美军借用英军基地空袭利比亚。民调显示,此举遭到国内三分之二人的反对。
1987年大选
第三次执政 (1987年-1990年)
环境问题
撒切尔夫人曾经是位化学家,她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开始公开关注环境问题。她还于1988年发表了一次关于全球变暖、臭氧层变薄和酸雨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