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坛大事记:
首次组阁(1979年——1983年)
新经济措施
受命于英国经济下滑期的撒切尔采取一系列措施,她实施增加利率、降低直接收入税、提高间接收入税、公有住房私有化、缩减教育等公用事业开支、控制货币发行、削弱工会权力等经济改革,以期减缓货币供应量和降低通货膨胀。尽管其经济政策在当时引起内阁和各界的不满,但英国经济的确在1982年走出低谷。 1983年成为自英国7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最强劲的一年。
马岛之战
1982年4月2日,当时在国内摇摇欲坠的阿根廷军政府入侵英属福克兰群岛 (Falkland Islands,也被称为马岛)和南佐治亚岛( South Georgia),这是英国自二战之后首次遭到的入侵。撒切尔立刻下令英国皇家海军夺回群岛。由此爆发的“马岛之战”以英国胜利告终。
第二次组阁(1983年-1987年)
1983年,撒切尔夫人再次当选英国首相。
私有化改革
撒切尔的政治和哲学一贯强调减少政府干预、开放自由市场和企业化主义。再次当选首相后,撒切尔大张旗鼓把大型国有的公营企业低价出售给个人。私有化政策一直是“撒切尔主义的核心成分”。
北爱尔兰
1985年,撒切尔和爱尔兰总理杰拉德在希尔斯堡(the Hillsborough)签署了《英爱协定》( Anglo-Irish Agreement),英国政府首次让爱尔兰共和国担任管理北爱尔兰的顾问角色。
削弱工会权力
成功化解了1984年到985年的英国矿工大罢工,使其以失败告终。1985年,英国政府最终关闭了25个不赢利的国有化矿场,并在1994年把所有矿场私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