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注册
订阅手机报国际 中国 博览 财经 汽车 房产 科技 娱乐 体育 时尚 旅游 健康 移民 亲子 社区 专题
中国日报 中文国际 头条国际 国际快讯 军事台海 精彩图片 国际博览 奇闻奇观 科学探索 历史揭秘 国际财经 中国经济 消费旅游 能源在线 外交讲坛 独家策划 风云对话 中日论坛 评论 特稿 新闻汇总 海外看中国 E-Weekly

海外看中国:一同坐上中国快速发展的高铁

2013-03-11 17:01:50 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看世界+加关注 打印 发送 字号 T | T 我来说两句2311人参与)

英文《中国日报》3月8日发表在中国工作的外国人尼克•贝文斯撰写的文章《一同坐上中国快速发展的高铁》,全文如下:

自从去年六月从英国爱丁堡移居到北京,我就变成了中国高铁的常客,从首都北京出发,可以坐动车以时速300公里到达上海、南京、武汉和西安。

高铁系统(HSR system)真可谓是无懈可击。设计新潮的火车站里,光鲜亮丽的火车穿梭往来,极少延误。乘务员穿着笔挺的制服,时刻守护在乘客身边,提供周到服务。车厢内座位气派宽敞,卫生间设施运作良好。

许多人眼里,如此的高铁的服务只算是达标,但对我这么一个搭惯英国火车的人来说,乘高铁是旅行的一大乐趣。

中国的高铁是项破纪录的工程,展现的远不只是吸引人们眼光的铁道、车轮等硬件设施的闪亮外表,而是完美地显现了现代中国的面貌。

国家的城镇化和国际化进程肯定是两会讨论的核心问题,而高铁,这个极其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本土技术,生产优质产品,同时远销海外,可以说是结合城镇化和国际化的最佳例子。

一些专家称,高铁的成功意味着经济利润、公众需要以及商业需求的完美平衡。如果进展顺利的话,高铁象征着中国政府明确其经济向何处发展。

仅仅六年时间,中国从第一条高铁线路的开通,发展到如今长达9350公里,世界最长的高速网络。

当然,开展如此大规模的项目绝非轻易之事。2011年七月发生的温州动车事故让高铁陷入困难时刻。在中国东部的浙江省温州附近发生一起高速火车相撞事故,导致40人死亡,170人受伤。

不过,高铁线路建设在去年逐渐恢复。随着大多数火车行程时长减半,远离家乡工作和学习的民众也节省了旅途出行的时间。

2012年六月开始运营的全长1300公里的京沪高铁,在上周迎来了它第一亿位乘客。

预计在2015年前,高铁网络总长达到18000公里,这意味着在未来三年内,还将增加8000公里。而网络总长还将计划在2020年前突破五万公里。

有人指责高铁票价太高,建设成本太高。不过在世界银行刚刚发表的一份报告中称,高铁会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报告说,“高铁改变着出行的多样性”,因为一部分民众已少坐飞机坐高铁。而且,同样重要的是,高铁的建设表现出一线城市和周边城市的商业关系得到改善。

世界银行资深的基础构架专家杰拉尔德•奥利维耶(Gerald Ollivier)以位于京广线上的河南郑州为例。他说,在过去,三小时的普通列车可以从河南安阳、新乡、邯郸运载300万旅客到郑州。

“而如今,在这条高铁线上,旅客量会激增至2800万,涵盖八个城市。高铁即使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节约运输成本,但对经济交流、交通通达和提高生产力,都会带来积极而重要的影响。”他说。

在当下传统出口企业受阻的情况下,中国的高铁技术在国外却很受欢迎。中国的技术窍门已经在土耳其的高铁建设上推广,与其他国家,如俄罗斯、英国、巴西和泰国也已签署合作协议。

当然许多西方国家仍然盛行对中国持有旧观念、成见和偏见,比如说对产品不信任,质量低下,声称中国政府的补贴不公,监管不力,并且指控产品技术抄袭,创新水平低下。

如果视中国高铁作为展现中国的最好一面这些非议会继续占上风。

本文作者尼克•贝文斯(Nick Bevens)是《中国日报》(China Daily)的资深文字编辑。

(来源:中国日报网 尼克•贝文斯 编辑:信莲)

相关报道


编辑:韩榕华 标签: 高铁
...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300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24小时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