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形式:把更多问题都自己扛
自人类首次发射探月卫星以来,半个世纪的深空探测活动中,有一个趋势越来越明显,那就是——多目标多任务方式地开展探测,即让探测器“身兼数职”,对多个目标展开探测。这种方式有利于节约经费,缩短任务周期,有望达到“一箭多雕”的效果。
经典故事:小行星带“两大金刚”寻访记
绝对主角:“黎明”号探测器
故事情节:
在太阳系的小行星带,有无数肉眼看不到的天体,它们在宇宙中仿佛是微不足道的碎石,但却蕴藏着太阳系最原始的秘密。2007年 9月,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黎明”号探测器从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开始了寻访小行星带“两大金刚”之旅。
一个记录着36万个航空爱好者人名的电脑芯片被附在“黎明”号上。
“黎明”号探测器模拟图
当然,这样的寻访非常艰苦而漫长,预计“黎明”号需要8年才能抵达位于小行星带的终点站。按照计划,“黎明”号由火箭搭载升空后,将于2009年2月在火星附近脱离火箭独自前进。2011年至2012年,它将绕小行星带的“灶神星”运行9个月左右,随后将奔赴“谷神星”,从2015年开始围绕它运行,整个太空旅行的距离达48亿公里。
在此之前,人类还从未尝试过用一个太空探测器考察两个天体并围绕它们运转,所以这是人类深空探测史上的一次创举。
“黎明”号的第一个访问对象“灶神星”是位于火星和木星间小行星带的第四大天体,大小约为578×560×458公里,与“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并称小行星带“四大金刚”。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们曾利用“哈勃”天文望远镜详细研究过“灶神星”的表面并对其构造形成了一个初步认识。“黎明”号在绕“灶神星”飞行过程中将考察它是否是降落于地球的陨石来源。
而多冰的“谷神星”是小行星带第一个被发现的天体,也是体积最大的。望远镜观测显示,“谷神星”表面布满粘土、碳酸盐和其它形成水所需的矿物质,因此这里也可能为生命形成提供了条件。
科学家希望通过“黎明”号的观测,比较这两个天体的演化进程,寻找它们差别如此之大的原因。它将从不同高度对两个天体进行探测,研究太阳系早期环境及形成过程。
***相关链接:深空探测及其意义
关于深空探测,国际上没有完全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深空探测是指对太阳系内除地球以外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的探测,以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探测。
深空探测意义重大,可以进一步解答地球如何起源与演变、行星和太阳系究竟是如何形成和演化、人类是不是宇宙中唯一的生命、地球的未来将如何等一系列问题,同时有利于人类积极开发和利用空间资源。
尽管充满挑战和风险,尽管曾经遭遇失败,但人类探测深空的脚步不仅没有停止,反而在不断迈进,而且步伐还将越来越快……(麦田/环球周末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