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每天早晨7时许,在北京中轴路上,总能看到一位身着短裤背心、脚穿运动鞋的中年男子在快步疾行,不一会儿便汗流浃背。他就是任建新,步行40分钟后,再乘车于8点 钟准时赶到办公室。他不打高尔夫,也没有其他嗜好。由于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以上,这40分钟的步行就成为任建新唯一的运动方式,常年风雨无阻,极少间断。49岁的 任建新从不休节假日,即使春节期间每天也要呆在办公室。
20多年来,任建新在公众视野中是“神秘”的,他很少接受记者采访,媒体上也几乎见不到他的照片。低调处事是人们对任建新的第一认识,那么他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又是凭借什么成就今日的辉煌?跟随他多年的亲密伙伴说:“那得写部小说。”
从《毛选》里学处世
任建新出身于兰州一个干部家庭,排行老二,父母给家中三个男孩分别起名为建国、建新、建中。任建新就是在这种“建设新中国”的盎然热情中读完了高中。到农村插队时,行李中爸爸妈妈给他带了一套“红宝书”——《毛泽东选集》。
任建新还带了一个“东西”——耿直的个性,正是它给其带来一次特殊的历练。在一次外出劳动中,一些大龄知青偷掰老乡的玉米吃,任建新坚决不参与,9个知青觉得他没有站对“立场”,就把这个“刺头”给收拾了一顿,年少插队的任建新接受了社会大学的第一堂课。从此,他努力学习矛盾论、实践论,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世界,用实践 的方法解决问题。他的为人处世渐渐地征服了人心,知青中的追随者也越来越多,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最后是任建新成了这9个人的“头”。许多年后,他在给一些 新员工培训时,还用这段经历,启发年轻人要学会“吃亏”、“吃苦”、“受气”。他的朋友忆及此事不胜感慨——现在任建新具备的素质,在他16岁时已初现端倪:“他善于说服别人,讲话极具鼓动性,也善于扭转危局。”
1996年,任建新并购一家国有企业时,职工们因为担心饭碗被砸,集体上访。任建新闻讯前去平息局面,他的突然出现激起人群更大的骚动。混乱中任建新忽然看到人群 里站着一位老者,他立刻拽过一把椅子,招呼老人坐下:“大爷,您这么大岁数了别站着啊,有话咱们坐下来说。”又一眼瞥见老人手里端着茶杯,“大爷,我实在渴了,您 的水让我喝一口好吗?”老人连连摇头:“任总,这是我喝过的水,再给您喝怎么合适……”话还没说完,任建新拿过结满水锈的玻璃杯,仰头就是几大口。他的“平民”举 动立即缓和了矛盾,人们安静下来,任建新借机提出分别召开座谈会的建议,赢得了与职工们沟通的机会和时间。
《毛选》是任建新翻阅最频繁的书籍之一。用他的话说,《毛选》里包含了很多深刻的哲学思想,学好了终生受益。他还时常鼓励员工“每天抽出15到20分钟读读《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