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和谐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
(一)城市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城市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保障法制和基础建设,城镇社会保障范围不断扩展;社会保障待遇标准逐年提高,城市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包括市辖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93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050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0353万人,分别占全国就业人员总数的16.9%、18.4%和13.6%,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4.8、5.8和0.9个百分点。
(二)城市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
2003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使得我国城市公共卫生管理体系经受了一次重大考验,同时也促进和带动了我国城市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形成,社区医疗网点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设施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拥有医院、卫生院20902个,床位数179万张,比2002年增加17万张;医生96万人,比2002年增加13万人,极大的解决了城镇居民就医难问题;拥有社会福利院8232个,床位数59万张,分别比2002年增长8.9%和53.5%。
(三)城市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事业健康向上发展
城市教育服务水平持续提升。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高等学校达1807所,高等专任教师100万人,高等在校学生1669万人,成人高等在校学生507万人,分别比2002年增长32.8%、69.7%、89.3倍和0.1%。百姓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拥有影剧院2322座,公共图书馆藏书量37912万册,人均图书馆藏书量由2002年0.90册增加到1.03册,体育场(馆)达3万个。一批大型文化体育设施相继建成开放,极大地满足了城市居民文化娱乐和体育健身需求。全民健身工程和基层文化设施的广泛普及,城市整体环境的持续改善,使市民的文化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健身娱乐、休闲旅游、网上购物、网上银行交易等逐渐成为现代城市人新的生活内容。
(四)社会治安状况良好,市民居住安全感增强
各城市公安部门坚决打击各种刑事犯罪活动,狠抓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各项措施的落实,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织发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治安防范,进一步增强了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初步实现了“全国命案发案数下降、命案逃犯数下降、命案破案率上升”的“两降一升”的奋斗目标。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每10万人中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由2002年的11人减少到9人,每10万人中刑事案件立案数由2002年的610件下降到551件。据2006年11月国家统计局组织的第六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结果显示,92%的被调查者认为社会治安“很安全、安全或基本安全”。
注:1、因拉萨市缺报,本文中的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拉萨市。
2、本文中所使用的2006年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所有数据均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数据。(来源:统计局网站 编辑:肖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