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环球在线首页
中文 | ENGLISH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
2007-09-27 10:33

中国日报网环球在线消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各级城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社会和人居环境,加强城市管理,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环境全面协调发展。我国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城市经济发展实力明显增强,城市建设与管理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和谐社会建设迈出新的步伐。

2006年我国城市总数为661个,其中地级及以上城市287个,比2002年增加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年末总人口36764万人,比2002年末增加3840万人,增长11.7%。

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由2002年的64292亿元增加到132272亿元,增长1.1倍,年均增长20.4%;占全国GDP的比重由2002年的53.4%上升到2006年的63.2%,提高了9.8个百分点。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亿元的城市由2002年的12个增加到2006年的30个,其中12个城市超2000亿元,依次为上海、北京、深圳、广州、天津、佛山、杭州、东莞、南京、重庆、沈阳和武汉。2006年我国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10862亿元,比2002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20.4%,占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59.3%。

  

这是重庆市渝中区长江边的一处楼群,立体绿化已初具规模(8月15日摄)。重庆是典型的山地城市,城市建设中存在大量的高切坡、挡墙立柱及自然山体崖壁等,长期以来是常规绿化的难点。重庆市园林部门大力推行立体绿化,将全面清理主城区绿化效果不明显的堡坎、护坡等,让整个城市形成立体绿化景观。新华社记者杨磊 摄

一、城市化水平持续不断提高

随着工业化进程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动力逐步由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57706万,占全国总人口比重为为43.9%,城市化水平比2002年提高4.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2个百分点。分区域看,2006年我国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分别为54.6%、40.4%和35.7%。分地区看,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上海,为88.7%,其次为北京和天津,分别为84.3%和75.7%;城市化水平较低的是贵州和西藏,分别为27.5%和28.2%。

二、城市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城市积极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经济结构得到了合理调控。2006年我国地级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4582亿元、67088亿元和60601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6.5%、1.1倍和1.1倍。2006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的结构比重为3.5:50.7:45.8,与2002年相比,第一产业的比重下降1.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了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3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2006年东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2166亿元、45066亿元和41348亿元,分别比202年增长36.4%、1.2倍和1.1倍,产业结构比重由2002年的3.8:49.6:46.6调整为2006年的2.4:50.9:46.7;中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298亿元、13925亿元和11860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7.4%、97.4%和1.1倍,产业结构比重由2002年的6.0:51.7:42.3调整为2006年的4.8:51.4:43.8:西部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不包括市辖县)第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分别为1119亿元、8097亿元和7393亿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6.0%、89.6%和78.1%,产业结构比重由2002年的7.8:46.7:45.5调整为2006年的6.7:48.8:44.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