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模式堆运行过程中有没有出现什么问题?
赵总:一些小问题有,比如控制系统不灵,在故障冗余允许下的控制棒卡棒,管道故障等等,但没有发现过重大缺陷。在调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回馈给正在建造的核潜艇实艇。建造模式堆和调试的经验对核潜艇有重要的意义,在模式堆上出现过的故障和问题,核潜艇建造和调试过程中都没有发生过。
核潜艇建成后,每次出航都有我们的技术人员伴随,和艇员一道及时解决艇上出现的故障和问题。在核潜艇试航几年之后,基本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到最后,我们伴随上艇的技术人员常常都趴在舱里睡觉,已经没有问题需要解决了。
记者: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有没有参照苏联核潜艇的设计?
赵总:没有。1958年我们到苏联的时候,苏联核潜艇的设计也没有最终完成,所以我们提出和苏联联合设计核潜艇的时候被拒绝了——当时他们也没有东西嘛。我们在苏联参观了“列宁”号破冰船,“列宁”号的核反应炉与苏联第一代核潜艇的反应堆很有关系,可以说它就是苏联第一代核潜艇的模式堆。但是我们参观“列宁”号的时候,苏联方面没有向我们提供任何技术资料。
记者:从外形看,我国第一代核潜艇更接近美国的核潜艇,我们是否参考了同期美国核潜艇的设计?
赵总:美国、苏联的第一代核潜艇,我们都有所参考,但都只是部分参考,我国的第一代核潜艇没有“原始船型”。它是一个消化吸收的产物,消化的也不是外国的产品,只是外国的概念,具体设计都是我们自己搞的。
第一代核潜艇上没有任何国外买来的东西,全都是中国制造。当然,后来我们有条件的时候,进口了一些国外的仪表安装在自己的核潜艇上,比如性能更好的水压仪、水质分析仪等。但这只是为了追求更好的性能。
记者:苏联早期建造的20多艘核潜艇,在服役期间几乎每一艘都发生过核反应炉方面的事故,您觉得,苏联核潜艇事故异常频繁的原因是什么?
赵总:这个原因苏联方面没有明说,具体是建造品质还是设计方面,现在我们还搞不太清。不过,苏联核潜艇及核能的操作人员在操作时经常比“胆子大”,对舰船设备经常有一些不合理操作,这是他们海军的传统,可能这也是苏联核潜艇事故频繁的一个原因。
我在苏联看过他们反应堆的一些方案,概念还是很不错的。构思上大胆,有想像力。比如苏联反应堆的回圈回路,他们的水是两次进入回路。两次进入回路,水两次加热,这样反应堆效率高,但也带来了结构复杂和安全上的隐患。苏联人在核潜艇设计方面,肯花本钱,肯放开思想,能够做一般人所不能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