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话剧市场
CDW:话剧的经营帐是怎么算的?如果是纯市场行为的话能算的过来吗?
D:是这样,基本上第一轮肯定会赔,但如果戏好的话,第一轮以五场为临界点,口碑建立起来之后票房会慢慢起来,起到最后一场即第十场的话会拿到一点钱,那这样就可以做第二轮,每一轮都有摊销。第一轮有基础了,隔半个到一个月之后做第二轮,第二轮是平的甚至有盈余,这一轮做好的话会把你前期的费用摊掉。第三轮开始戏好的话要改景,加明星,然后挣钱的途径就出现了,就是外包,噱头炒的好就能挣钱。然后继续四五六轮。一般戏到第六轮就到头了。戏好就能挣到钱。现在这个戏还有很多东西需要调整,到第三轮外包时还得调整。戏不好的话赶紧停吧
CDW:做一个话剧的成本结构是怎样?
D:不算前期排练成本,传统剧场租用成本要占到六七成。内容的东西其实不贵,营销成本有二三成。推广时有的媒体还要做公共关系,还得花钱。
CDW:大可乐剧社扮演的角色是怎样的呢?
D:是资源的整合者,有时也投资做戏,包括与剧场合作分票房。有些话剧用我们的牌子重新包装,再推广。
CDW:现在在北京市场上像大可乐这样的多么?生存如何?
D:有几家。但是做话剧并不被看好,第一场基本送票出去。买票的90%以上是会员。做小剧场的话剧不功利,是很值得尊敬的伙伴
CDW:反映80后成长、理想、奋斗话题的话剧很多如《仓惶的青春》、《瞬间不是永远》,那你们的卖点在什么地方?
D:我们会更深刻,更吸引,我们是八零后在做八零后的戏,我们在讲述自己的人生,不是单纯的回忆,我们有自己更新的看法。同时,演员基本都是八五后刚从学校毕业,保留着校园青涩的东西,没沾染社会的风气,演的特别好。我们有新的多媒体形式,内容深刻,发自内心。我们的微博上很多人留言表示支持,暖场的时候放圣斗士、花仙子、黑猫警长等八零后的童年最爱,团队很用心的很文化的在做。
关于推广的公关活动
CDW:我们注意到这次演出,有部分收益是捐赠给一家公益机构。
S:对。我是受到一个放弃高薪去“亦能亦行”做义工的朋友的影响,我们相信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你才会得到更多,我们就去跟他们合作,并吸引企业,去尽量帮助残疾人。所以每张票有一元钱是捐给亦能亦行的,第一天就受到了捐款,说明社会已经开始关注。就像戏里的“很多欢笑背后的泪水都是发自内心的”。我们在本月26号世界爱盲日献给残疾朋友专场,会邀请很多支残爱残人士,会有手语老师叫大家手语,我们只想通过这种方式呼吁大家去关心残疾人,哪怕是一些小事。我们做公益可能募集不到多少钱,但是会得到很多爱心。为亦能亦行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来源:中国日报网 记者: 泓西 晓蓉 编辑:杨杨